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时尚频道 → 眼镜一族 → 眼镜知识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劣质眼镜致近视上升

http://www.cnophol.com 2009-11-12 13:56:38 中华眼科在线

  从验光仪器的质量看,更令人担忧。1995年有关部门对上海市眼镜店验光设备进行抽查,不合格率达85%,其中集体、个体眼镜店不合格率高达95%;验光镜片箱不合格率平均达75%。1997年春,上海市技术监察局连续对市区105家眼镜店使用的验光仪器和眼镜检测仪进行突击检查,在所检查的124箱验光镜片箱中,按期检定符合要求的55箱,仅占44%;超过检定周期不能使用的24箱,占19%;未经检定的45箱,占36%。在被检查的169台屈光度计中,超期检定和未经检定的竟达50%以上。从检查情况看,大多数小型企业和个体商店超周期检定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甚至从未检定过。由此可见,眼镜店越小,问题越大。试想,验光仪器和眼镜检测仪本身就不合格,又怎么能配出合格的眼镜?

  隐形眼镜隐患多

  隐形眼镜没有镜框,而且配戴舒适、方便、美观,因而备受青少年患者的青睐。目前,我国市场上的隐形眼镜大多是与欧美等国家合资生产的。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戴隐形眼镜者占总人口的10%,我国仅占2%,但隐形眼镜带来的不良反应却高于美日等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这是因为:在美国、日本,隐形眼镜被视为医疗用品,而我国却当做一般的商品销售,只要有人买我就卖。戴镜者也忽视了一个重要环节——隐形眼镜需要清洗!1994年5月国际隐形眼镜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我国学者在会上提供了一例农村中学生的悲剧:这个患者连续4年没有清洗过一次镜片,以致镜片与眼球呈糊状粘在一起,眼睛基本失明。当专家询问他为什么不清洗镜片时,他说:“我不知道镜片需要清洗。”这个责任该由谁来负呢?

  卫生部门提供的抽样结果表明:大部分隐形眼镜销售店业主本身对隐形眼镜的性能、配戴方法、清洗方法、保护方法等都所知甚少。最严重的是,有些商店销售的隐形眼镜护理液杀菌能力仅有70%~90%,而国家规定的标准为99.99%。患者使用了这种不合格的护理液能不发生悲剧吗?

  国人呼吁:救救眼睛

  眼镜在我国一直被当做和钟表一样的商品,由纯属商业的眼镜店验光配制,既不做必要的眼部检查,操作人员也大多未受过专业培训。许多只顾盈利的个体商贩连屈光度都不懂,验光配镜单也不会看,没有配镜设施却打着“电脑配镜”、“电子测光”的招牌。

  面对眼镜市场上的混乱现象,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劣质眼镜对眼睛的危害远远超过近视本身。”“眼睛近视不可怕,可怕的是得不到正确的治疗!”

  有关专家呼吁:应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建立验光配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考核验收制度,使验光配镜这一特殊行业早日法规化、医疗化。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已批准颁布配装眼镜国家标准。上海市也已成立了加强眼镜市场监督管理的“上海市眼镜计量公证站”。在加强眼镜市场管理的同时,广大消费者也应主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配镜前应到正规医院验光,然后到正规眼镜店配镜,发现假冒伪劣产品应及时到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使非法经营者在市场上无立足之地,这样才能保证近视患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患者眼睛的安全。

    来自:互联网

上一页  [1] [2] 

(责编:王社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保护眼镜,劣质眼镜,近视)的信息
      热门图文

    秋冬眼部保湿护理

    去黑眼圈最常用方法列

    秋季 阻击眼部干纹蔓延

    解决眼部问题 爱上清秋
      健康新看点
    ad推广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近视眼治疗寻医问药
    全球医院网保健医生在线眼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平安健康网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