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疾病 → 近视 → 治疗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专家提醒:做激光角膜手术要慎重

http://www.cnophol.com 2008-7-25 13:07:46 中华眼科在线

    近日,《科学时报》记者从北京佳汇国际眼科中心了解到,由于不少学生高考结束后迫不急待地去医院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该院今年6月又迎来了这一手术的高峰期,最多时一天受术者达100多人,目前医院希望尽量把这个数字控制在80以内。

  同时,据《厦门日报》日前报道,厦门眼科中心在6月11日一天内就做了142个LASIK手术,创下国内医院单日LASIK手术量的最高纪录。该中心不到一周就完成了800多个LASIK手术。

  不过,LASIK手术如火如荼地开展的同时,不少人开始重提一个存在已久的疑问:该手术在治疗近视的同时会不会有负效应?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所长母国光近日在《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7年第5期上发表了论文《基于眼波前像差的视觉矫正及超视觉的光学研究》。借此机会,记者就此问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母国光告诉记者,根据他们课题组多年来基于眼波前像差的视觉矫正及超视觉的这一光学研究成果,LASIK手术不可能实现“超视觉”;同时,该手术虽能矫正一定程度的近视,却对暗视场情况下的视力起副作用。

  副作用在所难免

  “我们的文章是一份实验报告。”母国光介绍,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通过开展国际合作,构建了基于Harmann-Shack波前传感器测量技术的眼波前像差测量系统,利用这一系统对不同状态和不同条件下的人眼进行了波前像差测量。根据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和眼视光学临床的其他测量技术,对视觉矫正和超视觉进行了光学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不同孔径、不同视场、不同物距调焦和瞬态调节下眼波前像差的特点,可见光复光波段对超视觉的局限,以及现行激光角膜手术对波前像差的影响等。

  在天津眼科医院的合作与支持下,研究人员选择接受双眼LASIK手术的42名患者的84只眼进行研究。其中20人为男性、22人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0~38岁之间,平均22岁,术前的平均屈光不正为-5.92D(-2.75D~-10.5D之间)。所有数据均在患者接受LASIK手术后1~4个月获得。所有患者健康状况良好,并进行了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视力检查、对比敏感度检查和波前像差检查。

  研究人员把实验对象分成4组作像差测量:一组做完手术感觉很好,矫正了近视或远视;第二组做完手术后眼睛不舒服,晚上眩晕;第三组手术后看东西有重影;第四组手术后感觉眼睛模糊,眼前仿佛有雾。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4组中的哪一组,当瞳孔变大时,也就是到晚上时,其高阶像差都显著超过允限,这说明眼睛变坏了。”母国光说,LASIK能矫正一定程度的近视和远视,但是该技术本身带来的负面作用很大,它使高阶像差明显增加,对暗视场情况下的视力会起负面作用。这是因为这一技术的实质是要根据被矫正者眼的不同情况,用激光在最大厚度只有0.5毫米左右的角膜上切削或磨镶出精度符合光学要求的一定形状的薄片,实现矫正眼的聚焦。暂且不论切削后未来角膜安全与否,而只就手术技术精度的要求,从技术实现来看也不是很有保障。手术后高阶像差明显变大乃是意料中。

  产生超视觉无能为力

  接受LASIK手术的人,大部分是为了治疗近视、不戴眼睛,但也有人因为特殊的职业需要,如宇航员、运动员等,为了让本来正常的视力达到更理想的状态,也就是超视力,而选择做LASIK。为了研究LASIK究竟能否让人实现超视觉,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也对此进行了研究。

  “结果不尽如人意。”母国光介绍,研究结果表明,人眼的波前像差是一个动态、多元的像差的综合,如同一般的变焦光学系统一样,人眼波前像差受孔径、视场、物距调焦、波长的影响,同时眼波前像差又具有动态的特性,需找到最优化的切削数据,才能从激光手术中获得趋于超视觉的效果。

  因此,从理论上看,要实现趋近超视觉并非不可能,但从眼波前像差的实际测验结果及矫正像差对光学系统结构的要求来看,为矫正或补偿个性化的人眼波前像差,所需的角膜形状十分复杂,它实质上提出了角膜表面应具有动态自由面型的问题。由此可见,LASIK对超视觉其实是无能为力的。

  北京佳汇国际眼科中心的医生同样告诉记者,LASIK手术只能治疗屈光不正的患者,视力正常的人不可能通过这种手术把正常的眼睛变得更好,这是眼睛自身的视功能决定的,而视功能是天生的,是没有办法人为改变的。

    眼上动刀还得三思后行

  权威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60%,占世界近视患者总数的33%。摘掉眼镜、恢复正常视力是众多近视患者的共同心声,短短十几年,LASIK手术就在我国普及开了。尽管手术费用少则两三千元,多则五六千元,甚至最先进的技术——红膜定位波前像差手术高达1.2万元,但接受手术的人仍越来越多。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更是铺天盖地。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不少人因对LASIK手术心存疑惑而对该手术望而却步,一些关于LASIK手术的负面报道近来也常常见诸报端或网络。6月28日,有媒体报道,一名学生因接受LASIK手术,左眼出现圆锥角膜;而实行激光治疗所产生的圆锥角膜目前在医学上被认为是绝症。

  2005年,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由于担心患者的长期安全,英国政府医疗监督部门正在阻止国家医疗服务系统进行眼部激光手术。英国国家诊疗标准化研究所对眼部激光手术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评估,其评估结果是,有关此类手术安全的“现有证据”还不足以支持将此类手术在国家医疗服务系统推广。

  “这一信息我们也注意到了。”母国光还介绍,2005年,英国国家临床评价机构发布的一个指南中,提到“NICE(国家临床评价机构)发布了关于治疗屈光不正(近视和远视)的LASIK手术指南,来决定其在国家卫生署内作为常规手术是否安全和足够有效”。

  英国介入性疗法顾问委员会主席BrueCampbell教授指出,LASIK手术能够改善中度近视和远视,但这类屈光不正的问题,可以很容易地通过佩戴框架眼镜或借助隐形眼镜的方法来得到矫正。而LASIK手术给眼睛带来的任何损伤就更值得认真关注。

  母国光介绍,为了真正了解LASIK是否存在负效应,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之前几年就开始了对LASIK的基础研究。该研究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和天津市科委的资助。

  “从我们的光学科学实验结果来看,我们的看法与英国NICE关于LASIK的指南是一致的。”母国光说。

  母国光认为,一般做这种手术的医院和大夫认为,LASIK手术对近视和远视有效果,可列为常规手术,但对其手术机制和可能的负面效果缺乏深入探讨。这很可能是更多地看重了这种手术所带来的较大的经济效益。

  “任何手术都有一定风险,从矫正视力来看,已有的框架眼镜及隐形眼镜都是既安全有效又成本很低。舍这个成熟的方法不用,而硬要采取带有不安全和有后遗症的LASIK手术,这不能不令人质疑。人们渴望视力正常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是在眼睛上动刀还需三思而后行。”母国光认为,当人们为了获得正常视力而要求做LASIK手术时,医生有责任向欲接受手术者讲明LASIK的相关技术、机制及可能出现的后果,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作出正确的选择。 

    来源:科学时报


 

(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病,近视,近视手术)的信息
      热门图文

    几个拯救肉泡眼小窍门

    让30岁女人轻松远离“

    一分钟和熊猫眼说拜拜

    林志玲教你拯救"绝望黑
      健康新看点
    ad推广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保健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浙江眼科网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