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疾病 → 近视 → 预防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全国预防近视工作大扫描

http://www.cnophol.com 2008-9-17 10:39:31 中华眼科在线

    助青少年学生擦亮“心灵之窗”

    ——全国学生“防近”工作扫描

    高三学生小秋(化名)以优异的成绩达到了某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却因为高度近视,不能被自己心仪的专业录取。近年来,像小秋一样由于近视的原因在填报志愿时受限的考生比比皆是。

    为使青少年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的状况得到改善,让学生们拥有明亮的双眼,近年来,教育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围绕降低学生近视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调整教学计划,减轻学生负担

    学习负担过重是导致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使青少年学生近视发病率明显下降,上海市调整了中小学教学计划,严格控制教学时间总量,推迟中小学生早上到校时间。调查表明,在实施新的作息制度后,上海市小学生每天平均睡眠时间比过去增加了22分钟,学习负担减轻不少。

    山东省淄博市调整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节课的课时,每节课由原来的45分钟调整为现在的初中40分钟、小学35分钟,保证小学生每天10小时以上、初中生每天9小时、高中生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

    北京市56中通过教务处巧妙排课,如语文课后安排音乐课,数学课后安排体育课等,避开连续上用眼高峰课,使得学生长时间过度用眼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用眼卫生习惯,从身边事抓起

    不少学生近视是由于护眼知识欠缺、用眼习惯不良等引起的,为此,许多地区和学校提出明确的用眼卫生要求。

    天津市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保持正确的阅读姿态,教育学生阅读、看电视及上网时间不要超过40分钟以上;在课间休息时间指导学生养成时常望远的习惯。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辽沈街第一小学通过家长会、家访、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和家长沟通,提出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时间的要求,对孩子在家上网和玩电脑游戏的时间也予以限制。

    武汉外国语学校开展了“热爱青春,远离网络游戏”、校园歌手大赛、外语短剧创作及表演大赛等活动,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充实校园生活,将沉迷网络游戏和电脑的学生注意力转移到集体生活和校园生活中来。与此同时,还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兴趣主题社团,起到了减少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的作用。

    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室采光

    环境因素对于学生近视发病率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一些地区和学校针对学生过多,座位距离黑板较近,教室采光明显偏暗,导致学生视力不断下降的状况,从改善办学条件入手,创设保护环境。

    湖南省桃江县坚持把改善办学条件与预防近视结合起来,加强对学校新建、改建的教学用房与学生食堂的卫生监督。各学校新建、改建的教学楼与食堂的设计必须经县少儿保健所审查后方能施工,目前该县城乡学校用房无论是长宽比例还是采光系数均已100%符合卫生要求。

    天津市实验小学在改扩建工程中,把进一步优化教学卫生环境放在了首要位置。

    通过努力,教室和学生桌面的照明都达到了卫生要求。

    上海市3年照明改造工程预计投入11240.5万元,3年完成施工和设备安装的教室约45000间,将覆盖更多的中小学校。

[1] [2] 下一页

(责编:zhang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预防近视,近视)的信息
      热门图文

    几个拯救肉泡眼小窍门

    让30岁女人轻松远离“

    一分钟和熊猫眼说拜拜

    林志玲教你拯救"绝望黑
      健康新看点
    ad推广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保健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浙江眼科网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