匐行性角膜溃疡 概 述:
匐行性角膜溃疡(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匐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较严重的角膜炎,多伴有前房积脓,又名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是角膜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病因
多因角膜上皮被异物、树枝或指甲等损伤后,受到肺炎双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Morax-Axenfeld双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等感染引起。常发病于夏秋农忙季节。患者农村多于城市,年老体弱者易患此病。感染不一定是由于致伤物带有细菌,有些致病菌原已存在于结膜囊内,特别是慢性泪囊炎患者,是造成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 症状表现:
发病急,常在角膜损伤后2~3天内发病。有强烈的怕光、流泪、眼疼、眼睑痉挛等刺激症状。早期即出现视力障碍。球结膜常表现出水肿和混合性充血。角膜溃疡呈匐行性进展。首先在角膜损伤处,或角膜中央偏下方,出现灰白色或黄色浸润。浸润迅速扩大,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溃疡底部常覆盖有黄白色脓性坏死物。溃疡呈进行性,往往在其一侧边缘呈新月形浸润,向周围及深层发展,而相对一侧比较清洁,其形态似蛇匐行,故名。有时正对溃疡后部,可形成角膜后部脓肿,突出于前房内,当脓肿与前房沟通时,则形成角膜后部溃疡。匐行性角膜溃疡的另一个特点是前房积脓,这是由于细菌毒素刺激虹膜睫状体,使其血管扩张、充血、渗透性增强,大量白细胞及纤维蛋白性渗出物,沉积于前房内,形成无菌性前房积脓。脓液对角膜内皮可产生侵蚀作用,导致后弹力层破坏,使后部基质与前房沟通,从而加速前后溃疡间的基质坏死,造成角膜溃疡早期穿孔,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 诊断依据:
检查可见角膜损伤处,或角膜中央偏下方,出现灰白色或黄色浸润。溃疡呈进行性,往往在其一侧边缘呈新月形浸润,向周围及深层发展,而相对一侧比较清洁,其形态似蛇匐行。此外前房积脓。 治 疗:
选择适当的广谱抗生素,大力控制感染。如氯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杆菌肽、妥布霉素、多粘菌素B等配制的眼药水点眼,每15分钟或1~2小时点眼1次,必要时可有结膜下注射。充分散瞳,用1~3%阿托品液或眼膏点眼,每日1~3次;必要时结膜下注射散瞳合剂0.2~0.3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如前房积脓量多,不见吸收或眼压升高时,可考虑前房穿刺术。其他方法如去除病灶、支持疗法等。 预防常识: 弓形体性葡萄膜炎 概 述:
弓形体性葡萄膜炎(眼科)是由弓形体原虫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猫等传播,人群感染率较高,据报导我国感染率约为40—60%,但80—90%以上为隐性感染,不出现症状。但妊娠期发生急性感染,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发生视网膜脉络膜炎,而且生后可以复发感染,全身运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器管移植时为了防止发生排斥反应而大剂量长期使用激素)、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时的免疫功能低下时也可促使弓形体病的感染或复发。可表现出脉络膜视网膜炎。是欧美国家七十年代葡萄膜炎最多见的原因。 症状表现:
(a)先天性弓形体性葡萄膜炎: 1.发病年龄11—40岁; 2.双眼视力下降; 3.眼底表现为后极部限局性坏死性视网膜脉络膜炎,1—6月个视乳头直径大小,中央部有灰白色增生组织,局部水肿,伴有视网膜下渗出及出血; (b)后天性弓形体性葡萄膜炎 1.前葡萄膜炎:多发生于生后5—6月 (1)眼红、眼痛,眼前黑影及视力下降; (2)睫状充血; (3)房水混浊: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Tydall氏现象; (4)角膜后沉着物; (5)虹膜改变:可见虹膜纹理不清,虹膜后粘连; (6)玻璃体混浊; (7)眼底见视乳头充血、边不清,后极主视网膜混浊、水肿、灰白色渗出,可伴视网膜血管炎,有静脉扩张、充血、及浅层出血和血管白鞘。 诊断依据:
1.眼部表现,尤其眼底后极部限局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及血管炎的表现; 2.病史:母亲妊娠时有弓形体感染史及与猫等动物接触的历史; 3.弓形体血清学试验阳性。 治 疗: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 2.皮质类固醇; 3.抗前列腺素药; 4.散瞳; 5. 免疫增强剂。 用药原则
1.弓形体葡萄膜炎的治疗,全身主要以磺胺或螺旋酶素等抗菌素治疗; 2.可全身加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左旋咪唑等免疫调节剂治疗; 3.局部治疗可给以散瞳,局部点用的确当等皮质类固醇药物,同时可球结膜下或球旁注射地塞米松等激素。 预防常识:
本病重在预防,尽量不要在家里圈养宠物,如小猫、小狗等,以免动物身上的病菌传染给人。如家里养有宠物,要作好疫苗注射,并定期作体格检查,一旦发现有可疑病变时,要做好隔离或治疗。弓形体病病人不是传染源,不必隔离。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