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术前散光
大约85%的白内障患者术前有1.5D的散光。大多数患者,在长期的后活中已耐受这种屈光状态,甚至对此一无所知。特别是有双眼视觉并已戴镜矫正散光的患者,已适应了眼镜在某个子午线上的放大作用,如加以矫止,患者很可能会出扭曲性复视等不适。基于这些原因,没有必要过分强调矫正白内障患者的术前散光。
2.缝线
白内障切口缝线压力往往产生短期或中期的角膜屈力增加;切口愈靠近厢膜,增加越明显。缝线松紧对术后角膜散光影响更大。
3.随时间延长,缝线有逐渐变松的趋势,切口所住子午线渐渐变扁平。如切口在正上方,原来的循规散光有可能转变为逆规散光。因此,对术后早期出现的散光,无须急于处理。
4.如果可能,白内障切口最好选择在陡峭或扁半子午线上,以避免产牛小规则散光。如此可以通过缝线的松紧对原有散光作适当调整。
5.任何改变一个子午线上屈光力的手术,同时影响与之垂直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但并不等值。其结果是使球镜值同时发生变化,这一点在进行人工晶状体度数汁算时要加以考虑。
6.回退手术产生的结果要比切除手术(recection)更可靠稳定。
7.减退手术时,切口长度与矫正散光效果成止比。3.Omm切开无矫正效果;6.Omm切开大约可以矫止2.5D~3.0D的散光;而10~12mm长的切开则可矫正5.0D~6.0D的散光。
8.散光性角膜切开,总是选择在陡峭子午线上进行,以使这一子午线角膜变平。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