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疾病 → 白内障 → 治疗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白内障手术治疗

http://www.cnophol.com 2009-1-4 10:59:38 中华眼科在线

    说实在的,就目前科学水平而言,手术是治愈白内障惟一的选择。既然眼内有一个白色障光物,使得患者视物不清,把这障光物从眼内摘除不就可以了吗?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如同阑尾发炎引起腹痛发热,把阑尾割除了病就好了一样。最早,眼科医生就是把混浊变白的水晶体(白内障)连同其外囊膜完整取出使患者复明的,称之为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做这种手术最好等白内障成熟了(全变白了)做更容易些,即“瓜熟蒂落”。然而视力提高有限,即便在眼外架上一副厚厚的凸透镜,视力也仅有所提高。戴镜又重又不适,且视野有盲区,行动仍有诸多不便,而且此种手术并发症又很多。那么能不能把这副眼镜戴到眼球内原先的生理位置上去呢?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已基本被淘汰出局。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囊外白内障摘出加人工晶体植入术,以及现在时兴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加人工晶体植入术。不必再等到“熟”了,完全看不到了再手术。视力下降到0.3以下或0.6以下即可手术。医生只要在眼球上作一个3毫米大的小切口,保留水晶体后囊膜,再把一个人工晶体先折叠缩小一下,从3毫米大切口处送入眼内原先正常解剖生理位置,就位后再舒展开,手术非常精细精巧。我院白内障中心近万例手术结果,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及可信性。现在只要点几滴表面麻醉药,花上十来分钟就可完成手术,也毋须切口缝线,因为切口很小完全可自闭。手术并发症亦降低至最低限度。门诊手术完就可回家。

    有的患者及其家属会问,白内障手术后白内障还会不会再生出来?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成功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白内障不会再生出来了。但此种手术是保留透明后囊膜以便安放接纳人工晶体的,尽管医生应用高超的后囊膜抛光技术,用先进的不易产生后囊膜混浊的人工晶体(材料及构型),但谁也不能把白内障100%清除干净到一个细胞也不残留,细胞在手术显微镜下是看不清的,那么只要有白内障皮质细胞残留就有沿后囊膜增生增殖的可能。然而庆幸的是,绝大多数这种增殖膜对视力无影响。即便产生了这种称之为“后发障”的后囊膜混浊,应用YAG激光(无须麻醉,无痛)几分钟就可立竿见影去掉它。

    展望

    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不但使眼科医生为之振奋,更给白内障患者带来莫大福音。我国社会老龄化进展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国泰民安的必然结果,但白内障人群也愈来愈多,这就需要更有效、更快捷、更安全、更经济的治疗手段来适应它。可以预计,不用多久新型激光乳化白内障手术会普及开来。激光乳化术成本低,激光手术探头进入眼内所发生的能量仅是超声乳化的几百分之一,对组织的热损伤也就降至了最低限度,而且切口可小到1.5毫米。其面市的丙烯酸酯人工晶体折叠缩小到注射针管内,通过1.5毫米小切口再把人工晶体注入到保留水晶体后囊的囊袋内生理位置,真神奇。而且任何眼科医生都能在很短时间熟练掌握此手术方法。

    能不能就用一注射针刺入水晶体后去掉白内障障质,同时从这注射针孔注入一种特殊“凝胶类”物质重塑透明水晶体呢?这岂不是更方便更快捷吗?科学家们正在动物试验中逐步取得此项科研成果,让我们和患者一起翘首企盼吧!               来源:国际眼科网

(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 更多关于(眼睛,眼保健,角膜,视力,健康,白内障)的信息
      热门图文

    让30岁女人轻松远离“

    一分钟和熊猫眼说拜拜

    林志玲教你拯救"绝望黑

    养出“媚眼”的七种对
      健康新看点
    ad推广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保健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浙江眼科网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