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取决于病程和血糖因素。
据文献报道:糖尿病病程达10~20年,血糖控制不良者,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可高达65%;血糖控制较好,则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在29%以下。一般的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后5~7年才会有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可能。
微血管瘤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特异性表现,当眼底检查见到微血管瘤和硬性渗出时,可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Ⅱ期。但只有硬性渗出,没有见到微血管瘤,则不能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因为硬性渗出并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特异性改变,很多眼底病都可以出现。硬性渗出多呈黄白色丛状分布,易集中在后极部黄斑区,环绕毛细血管呈环形(是指蛋白脂肪和玻璃样变性沉着物被巨嗜细胞吞噬聚集而成)。
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糖尿病,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患者在诊断糖尿病后的5年内,每年应常规进行眼科检查,这样可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并早期给予治疗,使视力得以保存。
治疗方法之一是激光视网膜光凝术,将激光束对准新生血管光凝,以破坏新生血管和封闭渗漏的血管。因为视网膜不含感觉疼痛的神经,激光光凝术不会引起疼痛。如果血管损害引起了广泛出血并进入了玻璃体,则可能需做手术切除(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可能提高。而玻璃体逐渐被眼内液取代。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