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原理:人的眼睛的形状决定了视觉能否准确地聚焦。光线通过透明的角膜进入人眼,并且穿越瞳孔和晶状体。正常的情况下,光线应该聚焦在视网膜上,也就是眼球后方内面的感光组织上。视网膜产生的感光信号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并且被翻译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像。但眼睛的曲率与眼睛的长度不匹配的时候,就会产生屈光不正。
这个时候,光线就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改变眼球的长度目前而言是过于复杂的技术(正在被研究),于是屈光手术就通过改变眼球前表面的形状或者植入人工晶体来矫正屈光不正。
近视眼
近视是最常见的屈光不正,影响超过1/4的美国人。患近视的人也就是俗称的近视眼患者,他们看近处的东西更为清楚,但是看远物则模糊不清,甚至难以辨认。当眼球太长或者角膜的曲率太陡了,近视就会出现。结果是光线进入人眼以后不能准确在视网膜上而是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近视有一定的遗传性,并且通常开始于儿童时期,稳定于青少年晚期,或者成人前期。传统矫正近视的方式是使用镜片(眼镜或者隐形眼镜)来改变光线的聚焦位置使得进入人眼的光线重新聚焦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
远视患者很有 “ 远见 ” ,他们的眼睛能够聚焦远处的物体,但是近一些的物体则看起来模糊。当眼球太短或者角膜的曲率太平坦了,远视便出现了。结果是进入人眼的光线到达视网膜的时候,还没来得及聚焦。对年轻人来说,有时远视的状态可以被眼睛克服(增加眼的调节),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眼调节的能力逐渐下降,于是远视逐渐暴露出来,看东西就开始变得模糊了。这就是许多远视的人直到20或30多岁才发现自己有远视的原因所在。
散光
当人眼的角膜(有时是晶状体)表面曲率在两个正交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陡峭(或平坦)程度时,散光便出现了。夸张但是形象一点地说,就是当篮球变成橄榄球的时候,散光便出现了。大多数人具有不同程度的散光,散光明显的时候,进入眼睛的光线被聚焦成多个焦点,排列在视网膜的前面或者后面,因此无论近的还是远的东西,都难以看清。
老花眼
老视是一种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进展的看近聚焦能力下降。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眼内的晶状体柔软,并且有韧性,因此很容易变形,使得眼睛可以随意聚焦近处和远处的物体。当年龄增长到40多岁的时候,晶状体开始失去一部分柔韧性,因此人眼就无法聚焦太近的物体。开始的时候,看不清楚的情况更容易出现在照明昏暗的时候,于是一些人发现在点菜的时候看不清楚菜单。到后来,印刷非常清晰的报纸、杂志、电话本也开始不能看清。近距离的视觉通常可以用老花镜或者双焦镜来改善,但是屈光手术可以建立一种情况叫做 “ 单眼视 ” 来改解决看近的问题。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