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可以按照成因分为单纯性近视和进行性近视。
单纯性近视,一般是学龄期发病,近视度数在600度以下,眼底一般无明显变化,用适当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的。一般在身体发育成熟后(20岁以后)度数趋于稳定的近视眼。单纯性近视眼主要见于青少年儿童,基本特点有:
1、在青少年生长发育期发生、发展;
2、进行性缓慢加深,至成年时基本静止稳定。除非采取特别有效的纠正治疗措施,否则整个过程不可逆转;
3、远视力低常,近视力及其它视功能正常;
4、低常的远视力均能理想的矫正;
5、近视屈光多为低度的或中度;
6、通常不发展病理性近视眼。
进行性近视,一般单纯性近视到20岁时不再发展,但也有少数近视始终不断发展,特别是到成年近视不断加重,眼轴不断延长,屈光度逐年增大,甚至达20.00D以上,这类近视称为进行性近视或恶性近视、变质近视。进行性近视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屈光不正的范畴,最后必将导致整个眼球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早期退行改变,使视力减退,玻璃体轻度退行性改变等。
混合性近视也叫中间性近视或称半真性近视,它是指平时呈现近视状态,使用睫状肌麻痹药物后或雾视后,近视的屈光度降低,但还不能全部消失者。这类近视的发生既有调节因素,也有器质因素,调节松弛后减少的屈光度是调节紧张的结果,余下的屈光度则是器质性因素的结果。
混合性近视与假性近视、真性近视不同。根据198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屈光组制定的关于真性近视、假性近视之定义,该草案分别命名为:
①假性近视:指使用阿托品后,近视屈光度消失,呈现为正视或远视。
②真性近视:指使用阿托品后,近视屈光度未降低或降低的度数<0.5D。
③混合性近视:指使用阿托品后,近视屈光度明显降低≥0.5D,但仍未恢复为正视。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