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疾病 → 弱视 → 疾病常识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弱视危害比近视更严重

http://www.cnophol.com 2009-7-13 11:00:58 中华眼科在线

    孩子弱视别错当近视治 儿童弱视危害比近视还要严重

  说到青少年视力下降,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近视,却忽视了更为严重的儿童弱视问题。据眼科专家介绍,在我国,大约有1200万-1500万儿童存在弱视,平均每100个儿童中就有5-6个存在弱视现象。由于知晓率低,大约89%的弱视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从而造成终身视力残障。

  孩子如果患上弱视,即使配戴眼镜,视力也无法矫正到正常程度。

  专业诊断 多数弱视孩子有症状

  孩子发生弱视,及时发现和治疗的重任就落在了家长身上。弱视分显性和隐性,显性弱视以斜视、对眼等明显眼睛异常为表现,从容易被发现并引起重视;而隐性弱视——孩子的双眼通常看上去很正常——仅仅表现为视力下降,此时,家长一定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孩子只是近视了,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没有眼球震颤、看东西没有立体感、歪头眯眼、眼手协调差、经常莫名其妙摔倒、表现为多动好动的注意力不集中、眼睛不随人或物体转动等异常现象,并到专业机构明确检查,诊断孩子究竟是不是弱视。一旦确诊,要争分夺秒及时治疗,因为孩子视力发育通常在12岁左右停止,因此,12岁以前,是弱视儿童治疗的最佳最机。

  主要危害 弱视危害比近视严重

  近视了,只需配戴近视镜,就可以有效矫正视力,基本不影响学习和工作。但对于弱视,即使配戴眼镜,视力也无法矫正到正常程度,视觉的大部分仍然是黑暗的,因此医学上将弱视定义为“视力残障”,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则会造成终身“视力残障”甚至完全失明!

  而弱视对于儿童身心的危害,更不容忽视。因为视力低、注意力难以集中,不仅诱发多动症,而且必然影响到孩子学习成绩。斜视、对眼、视力处于半盲状态,孩子小小心灵,必然遭受极大的摧残,这种伤害使孩子变得孤僻、自闭、自卑,祸及孩子一生。

  重点问题 认知率导致延误治疗

  前面已经讲过,家长对弱视相关知识了解不足,是弱视儿童没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一大原因。调查发现,高达90%的家长在确诊了孩子弱视以后,才第一次听说“弱视”这个词,才开始逐步了解弱视与近视的根本区别及危害,对弱视认识上的误区更进一步导致许多家长耽误了孩子的及时治疗:以为弱视会不治自愈,以为单纯配戴眼镜就解决了问题,或者方法不当,期望单纯依赖单一手段达到治疗目的……

  除家长的原因以外,传统治疗弱视以戴镜、遮盖、训练为主,这是一种被动的“守株待兔”,康复时间常常被拉长到3-5年甚至更长,而且几乎每天都必须遮盖——不仅客观上造成孩子严重的心理伤害和抗拒,而且耗时耗钱耗精力,家长和孩子都很难坚持下来。即使坚持下来,由于治疗时间太长,许多孩子还没来得及治好,就过了最佳康复时机,只能终身背着“视力残障”的重负生活。

  名词解释

  弱视:弱视是指眼球检查正常而单眼或双眼视力不正常,且通过配戴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0.8以上,按照类型不同,医学上将弱视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尖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先天性弱视等五大类。

 

    来源:互联网

(责编:zhang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弱视,危害)的信息
      热门图文

    彩虹萤光眼妆缔造闪亮

    明眸光彩由SPA"眼"义

    眼部瑜伽除掉细纹黑眼

    黑眼圈超详细解决方案
      健康新看点
    ·勃起功能障碍原因
    ·阴道炎的症状
    ·乙肝病毒携带者
    ·怀孕症状注意事项
    ·男科医院
    ·人流后多久来月经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视力网中国眼网眼镜人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健康863保健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浙江眼科网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