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多发生于室外工作者。可能与风沙、烟尘、阳光、紫外线等长期刺激有关。
药物疗法 严格地说,滴眼剂作用不显著。对安发结膜期胬肉,如有干燥感、异物感,可滴消失剂及醋酸可的松液以控制慢性炎症及刺激,防止发展,但无助于消除胬肉。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噻替派1:2000~1:1000溶液,术后第二天开始用药,持续6~8周白昼滴用颇有效。用噻替派和强的松龙于术后滴眼,预防胬肉病发率94%。但未予手术的患者,却无消除作用。
日本学者用丝裂霉素C滴剂用于术后滴眼,获得了预防复发的满意疗效。认为此噻替派用量少,刺激小,应用简便,术后形成的疤痕非薄,可以代替90锶作预防用。但可能产生过敏性结膜炎、巩膜软化、虹膜炎、青光眼等副作用。
处方及配法:丝裂霉素C2毫克/支,氯化钠48毫克,蒸馏水加至5毫升(每毫升含丝裂霉素C0.4毫克)。本溶液在pH6~9之间稳定,避光冷藏条件下可保存一周,pH7~9,温度5℃时,经五天后效价可保持在90%以上;二十天后仍可保持在80%以上。如果在pH5时,两天后其效价则降低至约10%。如以下列溶液配制pH8则最稳定。
硼酸:0.866克
硼砂:0.572克
氯化钠:0.250克
加蒸馏水至10000毫升。
用法:术后次日起,每日滴眼三欠,根据胬肉演进情况,连续应用5~7日。兼用醋酸可的松膏可以减轻充血和药物刺激及睑结膜炎等。术后约3~4周移植结膜平复,并逐渐与正常结膜平齐。据Murakaml等报告复发率只占89只眼例的13%。
博莱霉素(争光霉素)对结膜期及角膜前期的初发胬肉肉约注3~6次后(三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5~7天),即能使胬肉不同程度地消退,个别“溶解”,体变苍白。对角膜期胬肉则仍需先手术,而后再行注射。但须避免重伤巩膜。
注射方法:博莱霉素(每支含5毫克=15000单位)粉剂,用2%普鲁卡因2毫升稀释,浓度为7500单位/毫升,每次注射0.2~0.4毫升(1500~3000单位)。如为结膜期胬肉,一般一次1500单位即可。药液要注射在变性组织内。角膜前期胬肉注射量及次数需多;方法如下:
抽0.4毫升争光霉素先在胬肉体的深部注入0.2毫升,使组织浸润均匀隆起,以不刺伤内(外)直肌鞘为度。然后将针头推向角膜缘注射0.05毫升,再将剩余药液0.15毫升分三份分别注射在泪阜下方及上下穹窿部。为了减轻反应可在对侧(内或外)球结膜下加注0.3毫升强的松龙,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并包扎。次日换药。根据局部反应程度及病变消退情况,还可进行第二次注射,按需要加减各部位的剂量,一般为一周注射一次,3~6次后(10000~80单位)。胬肉变薄,患部平复,与结膜下萎缩组织形成粘连,移动受限,但视力却无损害。
来自: 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