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主要有以下几种异常情况:
1.先天性小晶状体
先天性小晶状体(microphakia)也称球形晶状体(spherophakia)、小球形晶状棒(microspherophakia) 晶状体发育异常或悬韧带异常,晶状体形状近似球形,赤道区直径短于8mm,前后表面曲率增大,因而晶状体总屈光力增加,眼的屈光系统表现为晶状体屈光性高度近视,30~50D或更高。如果病人同时合并有小眼球,眼轴偏短,会部分抵消近视屈光度。球形晶状体的调节力很弱。
2.晶状体脐形凹陷
晶状体脐形凹陷(umbilication of lens)为晶状体罕见的先天性异常,可表现为局限性凹陷或晶状体表面凹陷。绝大多数病例均发生在后囊表面。若晶状体混浊在出生后出现,则临床上不易发现。可能在胎儿5个月后,由于晶状体纤维发育过程异常停滞,使一些晶状体纤维未长至应有的长度,故不能达到缝合处而遗留下凹陷。脐状凹陷将会产生明显的像差,甚至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患儿多没有视力。手术是唯一的诊治方法。
3.晶状体表面皱褶
晶状体表面皱褶的原因有,一侧悬韧带完全断裂,晶状体囊松弛,另一子午线方向有较强的牵拉,例如前部增殖性纤维膜,晶状体前囊下或后囊下纤维膜牵拉。前囊失去平滑均匀的表面,代之以凹凸不平或波浪状或向心形皱褶,通常伴有皮质或核混浊,即使在透明状态下,囊皱褶也会产生严重的像差,无法清晰成像。手术摘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4.圆锥形晶状体
圆锥形晶状体是指晶状体前囊或后囊分别向外膨出的一种畸形晶状体。向前膨出者称为前圆锥形晶状体(anterior lenticonus),向后膨出者称为后圆锥形晶状体(posterior lenticonus)。在临床上很难区分其形态为圆锥形、近似球形或球形。故往往统称为圆锥形晶状体。
前圆锥形晶状体比后圆锥形晶状体少见。偶尔可见双眼罹患。较少合并其他眼部先天性畸形。后圆锥形晶状体比前圆锥形晶状体多3倍。主要为单侧,双侧性少见。女多于男,为2:1。先天性多见,有时伴有玻璃体动脉残迹。 光学特点在裂隙灯下,前圆锥形晶状体前表面的为圆锥和球形,曲率半径小,前房浅,晶状体前表面反射像明显小于正常眼晶状体。透照下可见晶状体中央呈油滴状。后圆锥形晶状体后极向后突出,球形多于圆锥形,检眼镜下可见圆锥的基底与周边正常曲率后囊之间有一亮光圈反射,是后圆锥晶状体的典型特征。
圆锥形晶状体凸出部位,近视度数可高达-30D以上。以裂隙灯光束通过圆锥处,能见到典型的光束剪状运动。晶状体圆锥并不十分规则,顶点也不一定在光轴上。因而会产生明显的光学像差。检眼镜下观察底除了中心与周边巨大的屈光度差之外,眼底图像有明显的枕形畸变和动态变形。手术摘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
来自: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