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是光觉、形觉与色觉等功能的策源地,是光刺激转换成视觉神经冲动的所在。由于 其结构复杂,主要由神经,血管级成构成,组织脆弱和代谢旺盛,因此易受各种病理因素的损害而产生疾病。并且一旦发病,则恢复缓慢,病程较长。视网膜疾病属中医瞳神疾病的范畴,狭义的瞳神仅指位于黑睛后方,黄仁中央可以展缩之圆孔。而广义仍指瞳神以及其后之眼内组织。按五论学说,瞳神属水轮,内应于肾。因为肝肾同源,故发病常责之于肝肾。不过,瞳神疾病和其他脏腑的关系也很密切。瞳神疾病较多,类似于西医的视网膜疾病,如:暴盲、视瞻昏渺及高风内障等一类疾病眼外观无明显异常,而仅有视改变,如自觉视物模糊、变形、变色,或眼前似有蚊蝇飞舞,云雾飘移等。严重者可失明。
视网膜病多由脏腑失调所致,但感受邪气也可引起。病变有虚有实。虚证主要是脏腑内损,气血不足,真元耗伤,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实证多因痰湿内聚,气郁血瘀,目窍不利而起;又有虚实夹杂者,因此辨证施治的效果更好。
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混浊(vitreous opacitees)不是一种孤立性的疾病,而是可由许多内眼疾病所引起 的病变,临床上常见眼前出现大小及形态不一的黑影飘动等症状。中医眼科将本病归为“云雾移睛”范畴,其病变多认为系由于湿热郁蒸,痰湿内蕴,浊气上泛;或阴虚火旺,灼伤目络,血溢络外;或肝气郁结而致。气滞血瘀,或年老体衰,肝肾亏损,精血不足,目窍失养所致,神膏不清,自觉眼前黑影飞舞,甚着目无所见。
玻璃体混浊可由炎症、出血、外伤与变性所引起,或由于全身性疾病或眼内肿瘤而引起,诊断并不困难。祖国医学治疗本病有较长的临床实践,《审视瑶函》云雾移睛症中指本病为“玄府有伤,络间精液耗涩,郁滞清纯之气而为内障之患,其源皆属胆肾目病……宜用猪苓散”等。 视神经与视路疾病
视神经是指视路中从视乳头到视交叉的一段。分为球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全长大约50mm。视神经为第二对脑神经,由视风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索即视神经纤维汇集而成。在组织学上,视神经相关于中枢神经白质向外的延伸部分,其表面覆盖三层鞘膜:外层为硬脑膜,中层为蛛网膜,内层为软脑膜,系由颅内三层脑膜直接延伸而来。
视神经纤维表面没有Schwam神经纤维膜,损伤后难以再生。视神经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来自全身感染或炎症,局部组织炎症的扩展,营养及代谢性病,脱髓鞘类疾病,血管性疾病,以及外伤、中毒、放射性、遗传性、特发性及先天性发育缺陷等。视神经病共同的眼部表现为视功能减退,主要包括视力和神野的改变。
视路是指自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神经径路,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及视放射和枕叶纹状区共六部分。视路病包括视交叉和视交叉以上的中枢视路的病变,后者又可分为视束损害及外侧膝状体及其以上的损害。视路病变在临床上虽较多见,但本身病变却很少,多为邻近组织肿瘤,炎症及血管性损害的影响,芸中以肿瘤压迫为多见,临床上以其特殊的视野改变及发生下行性视神经萎缩为其主要表现。在诊断二兰往要借助许多辅助性手段,如X线、B超、CT及MRI:检查,方可发现原发疾病。
视神经与视路疾病统属中医“内障”病, “目系”病,本病特征为患眼外观无明显特殊改变,主要表现为视力急剧或缓慢下降,以及色觉上的变化等。在一些视神经与视路疾病,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如合理应用激素与神经营养药物,配合中医辩证医治,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特色中医 治愈眼底病变
全身疾病可以眼部为首发症状,而眼部表现也可以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眼部作为全身微血管在体外最表浅的部分,为全身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简便无创而确切的窗口与依据。中医有辩证施治、独特中药方剂和针灸等治疗之优势,西医有先进检查方法及对发病机制分子细胞水平的深入研究之优势,中西医结合诊治可使以上优势获得到更充分地发挥,从而为临床医学科学尤其是临床各科医生的医疗实践提供更多适宜的诊治方法选择。
“明目逍遥汤”专治眼科疑难病
眼科致盲率较高疾病除白内障、青光眼外还有常见的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玻璃体病、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眼底出血等与视路疾病眼底病等。“明目逍遥汤”是由玄及、茹草、三七、鹿角、山奇根等多种名贵中药组成,具有补益肝肾、益气补血、清热凉血、养血祛瘀、舒肝解郁、消肿利湿、疏通经络、营养视神经、视乳头、视网膜、退翳明目、扩大视野等功效。一般病人用药一疗程,即有明显效果,给众多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