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我国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该病病情隐匿、不易察觉,发现时已近晚期。多数病人需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人群筛查可早发现、早治疗;但是,现阶段的中国是否适宜进行广泛的青光眼筛查?又需要建立怎样的筛查策略?有关专家为此进行了探讨。
青光眼早期不易发现
青光眼是继白内障之后,世界第二位的致盲性眼病。原发性青光眼是其主要类型,根据解剖特点又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常常突然发病、眼压急剧升高,如不救治,数日之内可致失明。但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前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均无症状,常常因此贻误救治时机;急性发作后或者晚期才到医院就诊,因此造成的视功能损害再也不能恢复。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认为闭角型青光眼是中国青光眼的主要类型,其发病率远高于西方人。北京同仁医院以及其他医院的统计资料显示,在住院病人中闭角型青光眼占71%~96%,开角型青光眼占4%~29%。但是近年来在北京、河北邯郸、广州荔湾等地区进行的眼病调查发现,50岁以上的人群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病率为1.5%~2.1%,高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病率0.8%~1.5%,说明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才是主要类型。此外,邯郸眼病调查资料显示,开角型青光眼中的特殊类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眼压﹤21mmHg)占83%,这种青光眼的发病更为隐匿,容易漏诊。在筛查的开角型青光眼病人中,95.6%并不知晓自己患有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中有44.4%不知自己患有眼病,少于开角型青光眼。但是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单眼和双眼盲的几率高达78.1%。如此高的致盲率再一次告诉我们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大规模人群筛查
为达到早发现的目的,是否可以在人群中开展大规模的青光眼筛查呢?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任何以人群为基础的疾病筛查应符合下列标准:1.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有可识别的潜伏期或早期阶段,在症状出现前能够被检出。3.有恰当、准确、患者可接受的筛查试验。4.有患者可接受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这种方法用于早期或症状出现前较用于晚期或症状出现后更为有效。5.发现病例的成本应与治疗的总体花费达到经济上的平衡。那么青光眼是否符合上述标准呢?
从患病人数来看,根据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推算,中国背负着世界上最大的青光眼患病人群。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总数约747.3万,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约831万,总和超过1500万,称得上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此外,青光眼的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也具有有效的方法。然而,在50岁以上人群中青光眼的总患病率为3%~4%——每筛查100人只能发现3~4个青光眼病人,效率不高;此外每个人平均的筛查费用少则30~50元,多则200~400元。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为控制单一疾病投入如此庞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不符合第五条原则,也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因此以单一疾病(青光眼)的防治为目的开展人群筛查是不适宜的。
针对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筛查策略
单一青光眼筛查的成本太高,是否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的病因、发病机制、自然病程、干预和预后等诸多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和不同特点。
目前我们对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有了深入认识:它是由于前房角关闭引起房水流出困难,导致眼压升高继而造成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的疾病。有效地解决原发性房角关闭使房角重新开放,就有可能从根本上避免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房角关闭的最危险因素之一是高危狭窄房角。目前我们可以采用对简单易学的、对周边前房深度评价的方法(Van Herick法)作为筛查手段。这种方法的敏感性为61.9%,特异性为89.3%。当周边前房深度测量联合眼压升高时,其特异性提高为99.3%,可以有效地对闭角型青光眼进行筛查。对发现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施行激光干预,可以使60%~80%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与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有密切关系。60岁以上年龄的白内障患病率超过6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有着较高的患病率。三种疾病有着相似之处:病因明确、危害视力严重,并且均可以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阻断病情进展。因此通过对三种或者多种眼病筛查方案和设备的有效整合进行联合筛查的策略,可以节约资金、节省人力、显著提高单次人群筛查的效率。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缓慢,房水外流受阻于小梁网,导致眼压升高,其发病与前房角关闭没有关系。到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开角型青光眼可以进行药物或者手术治疗,但在预防上缺乏像闭角型青光眼一样有效的手段。开角型青光眼的筛查需要眼压计、视野计、眼底立体照相或者视神经纤维厚度测量设备(HRT、GDX)等,因此筛查成本高。由于投入成本大,筛查效率低,缺乏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当前开角型青光眼并不适合进行大规模人群筛查。
但是对开角型青光眼可以采用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的策略。机会性筛查属于一种被动性筛查,即将日常的医疗服务与目标疾病患者的筛查结合起来,在患者就医过程中,对具有高危因素的人进行筛查。具体到开角型青光眼,在高危人群(40岁以上、糖尿病、近视、青光眼家族史等)因为其他眼科问题就诊时,眼科医师对其进行青光眼方面的必要检查,也可有效提高开角型青光眼在高危人群中的检出率。
因此,青光眼筛查在我国需要建立更有针对性的筛查策略,以期解决目前我国青光眼检出率低、治疗并发症高的问题。另外,加强健康教育,引起高危人群的重视,使其主动参与筛查或检查,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两种筛查的效率。
来源:互联网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