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为两眼视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一眼视轴偏向颞侧;眼球运动无障碍,注视任何方向时斜视角均相等;第一斜视角等于第二斜视角。常见两种类型,一类早年发病,开始多为外隐斜,随年龄增长,融合功能不足,逐渐发展成间歇性外斜视,表现在疲劳或精神不集中时出现外斜,当用意志控制时,外斜视消失,亦可出现视力疲劳、视力模糊、复视、眼酸和头痛等症状。双眼视力正常,多数呈交替性外斜视。另一类表现为恒定性外斜视,由于间歇性外斜视失去意志控制或一眼屈光间质混浊或有屈光参差,使一眼视力下降所致。
诊断依据
1.一眼注视时,另一眼偏斜,偏向鼻侧为共同性内斜,偏向颞侧为共同性外斜;
2.眼球运动无障碍,各方向注视时斜视度无明显差异;
3.第二斜视角等于第一斜视角。
治疗
共同性内斜视治疗应早期治疗,使两眼视功能恢复,获得正常眼位,达到功能治愈。因此必须提高斜视眼的视力,消除抑制,恢复正常视网膜对应,增强融合能力,矫正眼位,治疗愈早,取得双眼单视的机会愈多。否则只能达到美容效果。具体处理是矫正屈光不正,应在调节充分麻痹后(用1%阿托品膏)进行检影验光,远视应全部矫正。若戴镜3个月斜视毫无改变,则需行手术矫正斜视。若戴镜后内斜减轻,则残余的内斜视可根据斜视角的大小考虑手术矫正。对弱视的治疗,除增视疗法、压抑疗法和红色滤光片疗法外,200余年所使用的遮盖疗法,至今一直公认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利用同视机等视功能矫正仪作双眼视功能矫正训练,清除抑制,治疗异常视网膜对应,以取得双眼单视。若非手术疗法不能矫正眼位时,需行手术矫正,据斜视度大小,可作内直肌后徙或外直肌缩短术;或内直肌后徙加外直肌缩短术。
来源:互联网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