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进步白内障手术的手术量越来越多,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是一极具破坏性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对实力影响极大,在临床上已经引起了充分的重视,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约为0.042%-0.2%。[1-2]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在我院治疗过的眼内炎病人。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泰安市中心医院眼科吴钦星
1、资料和方法:
2003年到2009年在我院住院手术的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眼内炎的病人12例(12只眼),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9到77岁,平均为66.37岁。有8例是亚急性眼内炎,2例是急性眼内炎,2例是迟发性眼内炎。均行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并取出人工晶体,行玻璃体培养加药敏,眼内注药冲洗。术后均行硅油注入。
2、结果:
术后炎症控制良好。其中7例病人视力达到0.3最好视力达0.5 (占58%),3例病人视力没有提高,眼前指数,(占25%)。两例病人视力无光感。(占17%)。全部病人均保留眼球。玻璃体细菌培养微生物检查阳性9例(阳性率75%)
3、讨论: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常常对患者的视力带来致命的后果,由于其不可接受性,眼科医师在不断的努力,以期降低它的发生率,并将其危害减少到最小程度。美国眼内炎玻璃体切割研究组(endoph-than itis vitrectcm y study groin EV S[3])在一个临床研究中报道,导致眼内炎的病原体主要来源于患者的眼睑和结膜。其中最常见的是G+球菌感染,而杆菌和真菌少见。
一般认为,眼内炎的病原体是通过穿透的手术切口带入眼内的,有报道[4-5]显示,白内障手术中前房水培养的阳性率平均在20%。很显然,这些污染绝大多数没有引起眼内炎,但却是观察预防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Thomas等的一份研究报告[6]表明,对于术后眼内炎的预防没有关键步骤,只有术前的碘付消毒对预防有一定的作用,而其他报道的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剪睫毛、盐水冲洗结膜囊、术前抗生素点眼、术中用含抗生素的灌注液和术后结膜下注射,都收效甚微。日前对于术前抗生素点眼和含抗生素的灌注液术中应用的预防效果尚有争议。
引发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年龄、系统疾病、眼部疾病、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手术方式、切日位置、囊膜的完整性、植入材料及切口的愈合情况等等。在多项研究[5-8]显示术中后囊膜破裂是术后眼内炎的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手术切口的形式与闭合是防止术后眼内炎的重要因素[9]。Sherwoocl等[10]指出囊外手术期间,应用荧光素于球结膜,可见其沿着抽吸管和切口随眼内灌注液进入前房,推测切日结构的根本不同可能是阻止细菌进入前房的重要因素,并使用x2检验证实5-7mm切口较12mm长切口的前房污染率明显低。Oshima[11]和Koch[12]报道,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和自行闭合的上方巩膜隧道切日都提供了满意的临床效果。透明角膜切口相对于其它一些技术的优点为乎术时间缩短和结膜切口瘢痕的消除,但也存在术中切口的破坏、术后伤口不稳定、角膜内皮细胞丧失和感染的危险性。而隧道式设计创造了一个自行闭合的瓣,从而阻止了前房消失和随后周围灌注液进入的可能,故被认为能增进术中的安全性和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注药[3],是目前公认的处理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有效的方法。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眼内炎,一经诊断,按眼科急症处理,立即行玻璃体切割术,可清除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毒素、去除渗出斑并送检(提高微生物检查的阳性率,并降低术后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我们研究认为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的治疗,一旦确诊,应该立即行玻璃体切割,并取出人工晶体,行玻璃体腔注药和冲洗,并在眼内注入硅油,眼内注入硅油,隔离了眼内细菌的传播途径。我们这组病人通过我们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00%的病人保留了眼球。58%的病人视力达到了0.3以上。因此我们认为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眼内炎应尽早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并眼内注入硅油。 来源:好大夫在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