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疾病 → 青光眼 → 常识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35岁就该查青光眼

http://www.cnophol.com 2011-8-24 16:09:18 中华眼科在线

  青光眼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随着年龄增大,青光眼的患病率也会逐渐增高。由于青光眼视觉损害发展缓慢或者只影响病人的周边视力,故而有人将青光眼称为“视力的窃贼”。当青光眼患者感到视力下降时已为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

  眼前出彩圈要尽早就医

  青光眼包括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原发性青光眼又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根据发病时眼前房角的状态,青光眼又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两类。

  患者发生急性青光眼一般都会有明显的眼部症状。急性青光眼又有小发作与大发作之分。小发作表现为,患者在暗处停留过久或在夜间会有眼胀、鼻根部发酸、视物模糊、虹视(视物有彩晕)等症状。这是由于在暗处人的瞳孔扩大,前房角关闭,眼压升高。这类患者经过休息或到强光下后就可缓解,使用缩瞳剂治疗也有效。大发作患者会出现剧烈眼痛、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角膜水肿、前房变浅、瞳孔散大、眼压升高等症状。患者应尽快到医院诊治,若不及时降低眼压,很容易失明。

  慢性青光眼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患者往往不能察觉,一般到中晚期才发现。有时候,患者偶然用手挡住一只眼,发现另一只眼几乎失明才来就诊,此时已到晚期。

  如果患眼看见彩圈,同时还有视物模糊、眼胀、鼻根部酸痛、头痛等症状,特别是老年人夜晚出现虹视现象千万不可轻视,很可能是闭角型青光眼小发作。

  中青年人也要查青光眼

  一般说来,在35岁到40岁应进行一次青光眼排除检查,40岁以后每2~3年检查一次,60岁以后每1~2年检查一次。

  50岁以上的人,有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者,高度近视者(度数大于600度),有夜间低血压,有硬化性及缺血性血管病变,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问题者是青光眼高危人群,要进行重点检查。此外,对于有类似青光眼症状者,包括眼胀、眼痛、虹视;在暗环境中容易发生眼胀痛;自觉视物范围变小,不明原因的视疲劳等也要进行检查。

  检测眼压是发现青光眼的重要手段。不过,现在认为,仅测量眼压有局限性,因为50%的青光眼患者偶尔查眼压是正常的,只有把它同眼底视神经检查等多种眼科检查综合起来,才会更有意义。现在比较好的监测方法是进行眼底照相,观察有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改变。

  青光眼患者要终身随诊

  青光眼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法,病情大多可得到有效控制。早期初次发作的闭角型青光眼可以采用简单、并发症很少的激光治疗(激光虹膜切开术)。多次发作、房角有粘连、视神经有损害的闭角型青光眼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对于慢性开角型青光眼,如果眼压不太高、视神经损害不严重,可先用药物治疗。如果眼压较高、药物不能控制,或者视神经损伤严重,有青年性青光眼等,应该考虑采用手术治疗。

  由于青光眼的不可逆性,对于已经确定为青光眼的患者,应遵照医生提出的方案进行治疗,并需要终身定期随诊,对眼压、视神经、视功能进行随诊监测,以便医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做出正确的治疗。

  手术后的青光眼患者要定期进行复查。复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眼压、滤过泡情况、眼前房深度、视神经与视野的情况,另外也需要注意晶状体以及视力等改变。

来源:健康网报
健康网报 (责编:王艳丽)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 更多关于(青光眼,眼胀)的信息
      热门图文

    耍耍眼线小心机,最大

    年末派对 翠绿眼妆瞬变

    Gucci 2011年新款太阳

    男人看花眼 白百何妆容
      健康新看点
    ad推广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华夏近视网39健康网眼病中国眼镜网新浪福建健康21世纪药店网千龙求医查疾病114个性导航眼科时讯中华网健康频道国家健康网
    我友健康眼科新闻中华碑林医学网整形美容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中国眼网眼科医学网久久眼科网阿里医药眼科网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