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具有病理性高眼压或正常眼压合并视乳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及青光眼性视野改变的一种眼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近年来,青光眼的发病率、致盲率逐年增高。Foster等的调查发现,在中国40岁以上存在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的人数估计有940万,其中520万人(55%)至少一眼失明,170万人(18。1%)双眼失明。
眼压是目前青光眼治疗中唯一被证实并能够有效控制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激光和手术等治疗方法发展迅速,但是局部用降眼压药物仍是治疗青光眼(特别是开角型青光眼)的主要选择J。这类药物需要长期甚至终生使用,而长期用药带来的毒性作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2003年欧洲青光眼协会制定了青光眼的最新治疗指南,提出治疗应着眼于药物的疗效、耐受性以及依从性。
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生理性眼压的稳定性有赖于房水生成量与排量的动态平衡。大多数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的原因为房水外流的阻力增大。房水由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进入后房并通过瞳孔到达前房后,经前房角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再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层睫状前静脉,然后回到血循环,此为房水的主要排出途径。另外,少部分房水从前房角的睫状体经由葡萄膜一巩膜途径引流(经葡萄膜小梁、睫状肌间隙流人睫状体和脉络膜上腔,经巩膜、涡静脉旁间隙流出)并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
合理用药包含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当这4个基本要素。抗青光眼药物的应用原则是以最少的药物达到最理想的降眼压效果;如果病情需要,可以联合用药,最好的组合是促进房水引流的药物联合减少房水生成的药物。眼科医师应根据每位患者的青光眼类型、病情程度、全身状况、职业因素和经济状况,综合考虑眼药的降眼压效应、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等各个方面,进行个性化治疗。 来源:蓝莓眼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