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疾病 → 青光眼 → 预防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青光眼的七大预防措施

http://www.cnophol.com 2012-4-11 9:50:12 中华眼科在线

 

  预防措施

  预防青光眼的主要对象是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具有青光眼危险因素的人。在不良精神因素等诱因刺激下随时激发青光眼形成。所以平素必须排除一切可以诱发眼压增高的有害因素。预防青光眼发生。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青光眼最主要的诱发因素就是长期不良精神刺激。脾气暴躁。抑郁。忧虑。惊恐。

  2.生活。饮食起居规律。劳逸结合。适量体育锻炼。不要参加剧烈运动。保持睡眠质量。饮食清淡营养丰富。禁烟酒。浓茶。咖啡。适当控制进水量。每天不能超过1000—1200ml。一次性饮水不得超过400ml。

  3.注意用眼卫生。保护用眼。不要在强光下阅读。暗室停留时间不能过长。光线必须充足柔和。不要过度用眼。

  4.综合调理全身并发症(参:哪些眼部及全身病变可诱发形成。加剧青光眼发展?哪些药物可导致病情变化?)。

  5.注意药物影响(参考:哪些眼部及全身病变可诱发形成。加剧青光眼发展?哪些药物可导致病情变化?)。

  6.妇女闭经期。绝经期。以及痛经可是眼压升高应高度重视。经期如出现青光眼表现者。应及时就诊专科。

  7.青光眼家族及危险因素者。必须定期复查。一旦有发病征象者。必须积极配合治疗。防止视功能突然丧失。

  及早发现青光眼

  在国内外失明的人口中。大约百分之十到十五是由青光眼所引起的。而四十岁以上的成年人。大约有百分之二患有青光眼。因此一般人只要听到青光眼。总是闻之色变。彷佛看到了眼睛的隐形杀手。

  所谓的青光眼在日本称之为“绿内障”。在最新进的观念里。主要是指眼睛的视神经不能承受眼压的增高。而引起视神经的损伤萎缩。进而造成各种视觉的障碍和视野的缺损。

  青光眼由于不同的原因。形式和机转。其症状也大相径庭。很多病人常常没有任何症状。有些则是轻微的眼球胀痛。不舒服。偶而看到灯泡周围有一圈彩虹光晕。直到末期才发现有严重的视野缺损和视觉障碍。这一类的病人多属于所谓的慢性隅角开放性青光眼;另有一群病患则呈现无法忍受的眼痛。头痛。甚至呕吐….等等症状。这一类病人则多属于隅角闭锁性青光眼。

  青光眼到目前所知没有绝对的遗传性。但是有家庭病史的人。糖尿病。高龄患白内障的老人。另外特别是高度近视的人。都是所谓的高危险群。台北市立阳明医院针对高度近视的青少年人做视神经的检查。发现视神经盘的神经纤维层有缺损变薄的现象;而高度近视眼轴加长。视神经承受的变形压力也变大。压力造成眼内循环的障碍进而影响到眼内的血流。因此在高度近视的年轻病人也发现开放性青光眼和类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视野变化。不可不注意。

  由于医疗仪器。药品的进步。青光眼只要及早检查。四十岁以上成年人或高危险群。每年检查一至二次;若有青光眼则按时用药治疗。需要时再辅以雷射或手术。定期追踪。都能得到长期的控制。维持视力不致失明。

  一般多数正常人的眼压是10到21毫米汞柱。眼压的检查是发现青光眼的三大重要检查之一。也是最简单的检查。尤其目前的气压式眼压检查。不用点麻醉药。快速而方便。

上一页  [1] [2] 

来源:本站原创
本站原创 (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青光眼,失明)的信息
      热门图文

    妆容粉色当红春季唯美

    白领最应该学习的紧致

    眼部按摩诀窍 彻底消除

    内双做双眼皮效果如何
      健康新看点
    ad推广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华夏近视网39健康网眼病中国眼镜网新浪福建健康21世纪药店网千龙求医查疾病114个性导航眼科时讯中华网健康频道国家健康网
    眼科新闻医脉通眼科蓝莓眼科网中国眼科网39五官科中华碑林医学网整形美容英智眼科中国眼网眼科医学网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