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是在胎儿发育过程中晶体发育障碍的结果。表现为各种形态的混浊。其病因有二类:一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多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二是孕期母体或胚胎的病变对胚胎晶体的损害,常合并有眼及全身其他先天畸形。
一、先天性白内障临床分型包括:
1.全白内障 晶体完全混浊。
2.极性白内障:分前极和后极两种。分别位于视轴区前后囊,为局限性混浊,静止性,后极性混浊对视力影响较大。
3.绕核白内障:围绕晶体胎儿核的板层或带状混浊,对视力的影响取决于混浊区的大小及密度。
4.花冠状白内障:为双侧,对称性的周边皮质混浊。散瞳后可见晶体周边部皮质层内有许多大小不一,短棒状混浊,呈放射状排列形如花冠,静止性,多不影响视力。
二、新生儿以下几种症状有可能是白内障所致,家长应该注意:
1 .新生儿没有眼神,大约出生7天以后,会经常自己用手揉眼睛。
2 .新生儿不能注视,对光线的刺激没有任何反应,眼睛更不能随着光线游走;
3 .新生儿的瞳仁发白,缺乏光亮。有家族白内障遗传病史者,更应注意新生儿的早期症状,以做到早期发现先天性白内障。
三、先天性白内障儿童应该尽早手术治疗:
晶状体混浊比较轻、不影响视力者无须治疗。瞳孔散大之后。视力能够提高者,可继续使用散瞳法一个阶段。如果晶状体严重混浊,明显影响视力。应该尽早考虑手术。多数学者认为早期手术是成败的关键,最适宜的时间是出生的后3-6个月。
先天性白内障的混浊范围及密度干扰了正常的视觉发育,就应该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时机的选择与宝宝的视力预后密切相关。如果宝宝的视力在0.3以上,或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观察力,能与同龄宝宝一起玩耍,手术可推迟到5-9岁。超过9岁以后,度过了视觉发育敏感期,剥夺性弱视的机会增多,所以手术应尽可能的早些。
单眼白内障在生后2个月以前做手术最好,因为这个时期是注视反射发育的时期,延缓手术将导致眼球震颤,严重影响视力。单眼白内障如不及时治疗必然产生难以恢复的弱视,所以单眼白内障一经诊断明确,婴儿期即应手术治疗。术后及时戴镜,遮盖健眼,或是配戴接触镜,可以达到比较好的视力。 来源:上海和平眼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