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有的是先天性的,有的则是后天形成的。先天性斜视目前还没有办法可以预防,但后天导致的斜视却是可以预防的,因为这大多和抚养方法不当有一定关系。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其眼睛的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还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的活动,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可能促使斜视的发生。
发现斜视,注意时间点
斜视有外斜和内斜(俗称斗鸡眼)之分,内斜视多在幼年时期发病。幼儿斜视以内斜居多,一般分为先天性和调节性两种。先天性内斜视较少,一般在出生6 个月内发病。调节性内斜视比较多见,多在2~5 岁发病,常由中高度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引起,常表现为孩子在视物时会不自觉地出现偏头、歪颈现象。
一般来说,及时发现斜视,要注意三个特定时期:孩子出生睁眼时、出生5~6 个月时,以及2~3 岁时。家长要观察孩子的眼球是否对称(即一侧眼正视前方时,另一侧眼是否发生偏斜),以及有无歪头现象,如有眼球位置不对称和歪头现象,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在这几个时间段去儿童眼科进行专业检查,因为有一些不是很明显的斜视,家长往往很难发现。如果没有异常,以后每年检查一次即可。
因此,在孩子的抚养方面要注意三大要点,避免三大误区。
三大要点
1.婴幼儿在发热、出疹、断奶时,家长应加强护理,密切注意双眼是否协调,观察眼位有无异常。另外,换牙、惊吓、震动等,都可使大脑的融合功能受到破坏而造成斜视。例如,有的孩子发了几天高热之后,眼睛斜了;有的孩子从床上摔到地上,眼睛也斜了。
2.经常变换孩子睡眠的体位:时左时右,光线投射方向经常改变,可使其眼球不会只转向一侧,从而避免斜视的发生。
3.增加孩子眼球转动的频率。婴儿在摇篮内的时间不能太长,父母应不时将孩子抱起来走动,使孩子多接触周围的事物,从而增加眼球的转动,增强眼肌和神经的协调能力,避免产生斜视。
三大误区
1.大多数父母为了逗孩子开心,喜欢在婴儿床上方中间挂一些可爱的小玩具,美其名曰:培养其对颜色的识别能力,以刺激其视力发育。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眼睛较长时间向中间旋转,就有可能发展成内斜视。
正确做法:玩具多方悬挂在围栏周围,不能靠宝宝太近,大玩具挂高些,距孩子约70 厘米;小玩具可略低,但不应低于40 厘米。而且,家长应经常更换玩具的位置,避免婴儿长时间只注意一个点而发生斜视。
2.孩子一两岁时就用电脑、电视等多媒体工具学英语、看图说话,这种教育方式在如今的年轻白领父母中非常普遍。这些父母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自身的经历使他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但现实却是,“中国有900~1200 万儿童患斜视、弱视。其中,有近17%的儿童是由于过早接触多媒体而直接或间接导致斜视、弱视的”。
正确做法:两岁以下的孩子,不建议其看电视、电脑,一方面会影响视力发育,另一方面孩子只是被动接受各种信息,缺少互动,对智力和语言发育并没有太大帮助。两周岁以上的孩子看电视,要注意除了保持一定的距离外,还要经常变换位置,时间上也要有所限制。
3.有些家长喜欢一出门就把孩子包得跟粽子一样严实,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由于婴儿期是视觉发育最敏感的时期,如果有一只眼睛被遮挡几天时间,就有可能造成被遮盖眼永久性的视力异常。
正确做法:不要随便遮盖孩子的双眼,如果要出门,可以在其脸上遮盖透明轻纱,而且,即使是某只眼患病,也不应随意遮盖。 来源:华康眼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