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玻璃体液化、混浊和后脱离:自觉症状较为多见的是飞蚊症,患者感到眼前有黑点飘动。好像蚊子飞动。它往往伴有眼前光芒,火星闪光等感觉。尤以高度近视眼较为明显。
⑵晶体混浊。
⑶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
⑷青光眼: 有人用压平眼压计调查证明,高度近视眼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比正常人高6~8倍。
⑸暗适应时间延长 由于高度近视眼的色素上皮细胞发生病变后必然影响视细胞的光化学的反应过程所致。
(6)白内障:近视眼眼内营养代谢不正常,使晶状体的囊膜通透性改变,晶状体营养障碍和代谢失常而逐渐发生混浊,视力逐渐减退产生并发性白内障。这种白内障发展缓慢,以核心混浊和后囊膜混浊为主。
(7)黄斑出血和黄斑变性:近视眼眼部血液供应差,视网膜缺血,视网膜产生一种新生血管生长因子,这些因子使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生长,这些新生血管管壁极薄,极易破裂出血,出血后形成黄斑出血。出血吸收后,新生血管可再破裂、再出血,多次出血后局部形成短痕,致黄斑变性,黄斑变性永久性损害视力。
(8)斜视、弱视:近视眼可引起外斜或外隐斜,如双眼近视度数相差大于300度者,易引起度数深的眼外斜和弱视。
(9)后巩膜葡萄肿 变性近视眼由于眼球自赤道部向后过度延伸,后极部巩膜明显变薄,发生局限性扩张,在眼内压的作用下,巩膜膨出而形成大小不等的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cleral staphyloma)。其发生与屈光度的高低及眼轴的长短明显相关。Curtin报道在眼轴长为26.5~27.4mm者中,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占4%。而在轴长为33.5~36.6mm者中,可高达71.4%。按不同形态可将葡萄肿分为10型,包括复合型5种及原发型5种。如后极Ⅰ型、黄斑区Ⅱ型、视盘周Ⅲ型、视盘鼻侧Ⅳ型及视盘下方Ⅴ型等。眼底检查可见后极部脉络膜视网膜大范围变薄、萎缩,边界不规则,多居视盘与黄斑之间,或局限于黄斑区。透光性强,血管清晰,色素游离,有者可同时伴有出血,或出现黄斑裂孔。视盘的位置亦有显著改变。后突的葡萄肿等于延长了眼轴,其底部比边缘部视网膜的屈光度要大,即近视较深。由此,亦可据以诊断后葡萄肿。亦有个别葡萄肿发生于视盘周围。葡萄肿可使视功能更显障碍,预后更差,1/3的患者矫正视力<0.1,致盲率较高。 来源:中华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