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眼是一种进行性的与年龄相关的眼调节力下降现象,其主要表现为近视力(阅读视力)下降,是正常人的生理性衰老过程在眼部的表现之一。老花度数与年龄有密切关系,通常人们在40岁以后就开始出现老花眼的症状,而50岁以上的人几乎都摆脱不了老花眼的困扰。也就是说,每个人到老年以后,都会陆陆续续出现老花眼。必须配戴老花镜才能应付近距离的目力工作,如读书报、做针线活等。
随着年龄增长,晶体内代谢发生异常改变(主要是氧化反应),晶体纤维发生变性、肿胀和混浊。到一定的程度,晶体因内部纤维的充分肿胀(即白内障的膨胀期),使晶体的厚度增加,这时老年人会感觉自己的视力明显比以往好,不戴老花镜也可以看清近距离细小的物体。
而初发期及膨胀期的白内障(也常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晶状体膨胀变凸使中央部分的屈光力增加,视近物反应清晰,可改用度数较低的老花镜,甚至不必戴镜;看远时,如果晶体混浊波及瞳孔区,远视力可无大的影响。
又由于白内障发展缓慢,可数月、数年才失明,少部分病例或可停止发展,因此有些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一段时间内视力反而提高,但“返老还童”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当老年人感觉自己的老花眼突然好转时,要警惕是不是患上了白内障,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来源:求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