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是一种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慢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在卫生习惯不良,居住条件差、生活水平低、营养状况欠佳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病率较高.(一)临床表现:初起无明显异常感觉,或只微感痒涩,翻转胞睑,可见脸内近眦处红赤且有少量细小颗粒,色红而硬,或夹有粟粒状颗粒,色黄而软。如反复感受病毒,症情继续发展,睑内红赤加重,可布满睑内,致胞睑肿硬,重坠难开,黑睛上方有红脉伸人。
症重者,伴见白睛红赤,黑睛上有明显的赤膜下垂,或生星点翳膜等,危害视力。最后在睑内面形成瘢痕,先是条状、网状,随之颗粒逐渐消失,完全代之以瘢痕,使睑内面变为白色光滑面。自觉有不同程度的沙涩羞明,多眵流泪等症状。更为严重的,可伴见倒睫拳毛,或星点翳膜变生花翳白陷等。
(二)分期
第1期:也称进行期,结膜血管模糊,上穹隆部和上睑结膜有活动性病变(乳头增生、滤泡形成)。
第Ⅱ期:也称退行期,结膜有活动性病变,同时出现瘢痕。
第Ⅲ期:也称完全结瘢期,仅有瘢痕而无活动性病变。
第1、Ⅱ期沙眼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轻者即活动病变(不包括瘢痕)占上睑结膜1/3以下;中度者动病变占上睑结膜1/3~ 2/3,重度沙眼为病变占上睑结膜2/3以上者。
(三)临床诊断标准
(1)E睑结膜及上穹隆部有滤泡、乳头增生与血管模糊。
(2)在放大镜或裂隙灯下可检查到早期角膜血管翳,特别在角膜缘上同时见有因滤泡生长而遗留下来的癍痘小凹。
(3)上穹隆部和上睑结膜出现条状或网状瘢痕
(4)结膜上皮细胞刮片发现包涵体,或组织培养分离出衣原体。凡在上述第-项的基础上,兼有其他二项中之任何一项者,均可诊断为沙眼。 来源:中国眼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