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信箱:
您好!我一周前出现左眼红痛,原以为是心火热、睡眠不足引起的,就自己滴了氯霉素眼药水,又喝了凉茶,以为休息休息就会好转。但没想到,两天后红痛不但没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了。近两天眼睛出现疼痛、怕光、流泪症状,看东西也越来越模糊。医生检查表示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现在我经过治疗已经基本痊愈了。但我想问,我怎么会突然患上这种病?它和红眼病有什么区别?----小杨
解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蓝育青主任
临床中,约有三成病人眼睛红痛时,误认为自己是“红眼病”,结果滴消炎眼药水病情不见好转才就医,最终确诊为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这种“误认”情况是比较危险的,因为如果像你这样只简单用氯霉素眼药水治疗,永远不会有效,而随着时间推移,虹膜可能已经产生轻度后粘连,如果不及时治疗,让病情发展下去的话,视力会继续下降,严重时还会引起一连串的并发症,如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
红眼病和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区别如下:红眼病又称“急性结膜炎”,是一种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在夏季、高热、高湿条件下,极易流行的急性传染性眼病;而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则是虹膜与睫状体的急性炎症,它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引起,人体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时也易产生。
红眼病主要症状有眼红、刺痛、异物感,伴畏光、流泪及多量眼分泌物,可为黏脓性或水样。检查可见眼睑及结膜水肿,结膜明显充血,部分可见点、片状球结膜下出血。红眼病自然病程为7~10天,一般无后遗症;而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则会出现患眼疼痛、怕光、流泪,难于睁眼。开始时这些症状可能表现得比较轻,感觉不明显,以后会慢慢加重,视力或不同程度减退。所以两者在刚开始部分症状重叠,确实较难区分,建议最好到专科确诊。
在治疗上,必须去除引起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病因,如积极寻找治疗患者原有的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等。散瞳是治疗虹膜睫状体炎的首要措施,对预后至关重要。此外,还可采用皮质类固醇或非甾体类药物、抗生素等治疗方法,患病期间病人必须戴有色眼镜遮光,避免强光刺激瞳孔,这样可有效减轻疼痛。(记者涂端玉 通讯员王海芳、张弛)
排除“诊所高血压” 避免错吃“冤枉药”
专家建议:对一进医院血压就升高的“疑似高血压”人群,可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查明真相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压值在一天的不同时段会在一定的范围内产生有规律的上下波动。但也有一部分人会因外部环境的变化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而明显影响血压,比如有些人一进医院血压就升高,即产生所谓的“诊所高血压”(又称“白大褂高血压”)。专家提醒,对这类“疑似高血压”人群,最好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查明真相再下结论,莫将“诊所高血压”错当真正的高血压来治,避免让患者吃上“冤枉药”从而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女患者一进医院血压就升高
“我最近太忙,身体有点不舒服,前阵子体检,医生说我血压高。可我回到家里测量时,血压都在正常范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不到40岁的汪小姐近段时间有些头晕、胸闷,体检时医生怀疑她患了高血压,但她觉得自己还年轻,得这种病似乎还太早,带着疑惑的心情,她找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接诊的医生经过一番望、闻、问、切后,按常规给她测量了血压。结果第一次测出135/90mmHg,第二次又是140/90mmHg。医生发现汪小姐有些紧张,便吩咐她先到诊室外稍作放松。回头再测,她的血压降到了130/80mmHg。
“可我在家里的血压好像只有110/70mmHg呀?”汪小姐一脸的疑惑。
“你可能太紧张了,也许患的是‘诊所高血压’。”医生建议她做一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在动态血压室,医生让汪小姐把一个24小时血压监测仪戴在腰间,并叮嘱她要像平时一样正常活动。第二天,医生取下监测仪,将上面的数据通过电脑进行分析处理,全天血压情况一目了然。医生发现,汪小姐除第一组血压(离开诊室前)偏高外,其余均很正常,总体呈现出正常的血压波动(两峰一谷)曲线。也就是说,汪小姐并没有高血压,是典型的“诊所高血压”,并不需要治疗。压在汪小姐心上的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动态监测识别真假高血压
“像汪小姐这样一上医院就紧张,导致血压高的个案我们接触过不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技科副主任技师黎建斌说,不少有医疗常识的人都知道,人的血压值在一天的不同时段会在一定的范围内产生有规律的上下波动,一般人在一天3个不同的时段测量3次血压就可能判断是否患上高血压,但这种判断方法也非百分之百准确,有时还得采取其他手段分辨高血压是“真”还是“假”。
“比如,对汪小姐这类‘白大褂高血压’,如果只简单地测3次血压就下结论开药,没病的人错吃了‘冤枉药’,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黎建斌称,要避免这种“误判误吃药”,最好就是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种监测可以提供受测者在24小时内白昼及夜间血压的平均值、最高值和最低值,反映人体的实际血压的水平、血压变化趋势及血压昼夜节律。这些客观的数据为医生进一步给“疑似病人”下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详细和有用的参考。
黎建斌指出,临床上,这种检测除了用来识别“真”“假”高血压之外,还常用于指导和评价降压治疗的效果。通过对高血压患者24小时的动态监测,医生能更准确地掌握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有助于弄清楚降压药作用持续的时间和效果,以便及时为患者调整用药。 来源:眼科时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