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人工晶状体贵的新的未必最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7/31/2009 10:22:14 AM  文章录入:duhuanhuan  责任编辑:zhanghui

  白内障手术是现代眼科显微手术中发展最快、技术最成熟、最安全的手术。

  在临床上,白内障手术的成功不仅与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手术及检查设备密切相关,同时,正确选择人工晶状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人的自然晶状体起重要的屈光作用,摘除白内障的眼称为无晶状体眼。大约相当于1100度远视,无法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

  就好像照相机没有镜头一样,需要用光学方法矫正。普通眼镜厚而重,光学效果差,单眼不能戴。为了弥补无晶状体眼的屈光力不足,必须安装人工晶状体,以“假”替“真”,使白内障病人手术后的视力恢复正常。人工晶体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由一片光学透镜和两个相连的支撑组成。放在眼内原来的位置,起到汇聚光的作用,是最接近人眼的光学需要的理想替代品。

  人工晶状体有多少种?

  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人工晶状体有硬性和软性两种。

  硬性人工晶状体应用于临床的时间很长,其临床效果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价格便宜,但植入时的手术切口较大,一般在6毫米左右,需要缝合,术后伤口愈合时间较长,可引起较大的手术源性散光。

  软性人工晶状体的特征是可折叠,所以植入时的切口小,一般在2~3毫米,不需缝合,术后视力恢复快,引起的手术源性散光较小,但价格相对较高。目前,临床上多选用软性人工晶状体。

  为了满足不同的临床需要,近年来还有许多新型的人工晶状体不断面世,包括非球面晶状体,蓝光滤过型晶状体,矫正散光的晶状体等,这些新型的高端人工晶状体无疑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在进行人工晶状体选择时,尚存在很多误区,比如“贵的就是好的”,“新的就一定是完美的”等。

  个体化选择可满足患者需求

  相对于眼镜的度数测量,人工晶状体的度数计算要复杂得多。在进行白内障手术之前,通常必须测量手术眼的屈光、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手术医师再根据患者的这些数据选择相应的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计算出的度数还需与不同的人工晶状体的常数相调整再确定拟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

  选择什么样的人工晶状体,主要根据病人的经济情况,生活习惯和要求而定。例如经常需要看书看报的,适合放置能造成一定度数近视的人工晶状体(近焦);主要从事家务劳动的老太太,一般做饭炒菜、搓搓麻将、看看电视,可以放置中距离的人工晶状体(中焦);想经常外出游玩的老人,就可以放置远距离的人工晶状体(远焦)。

 


  来源:互联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