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大众频道 >> 手术常识 >> 近视矫正手术 >> 手术知识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LASIK手术详解

http://www.cnophol.com 2008-12-25 9:20:39 中华眼科在线

    LASIK为英文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的缩写, 中文名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原位角膜磨镶术”,是为克服PRK手术不足于九十年代初发明。LASIK则需先利用角膜板层刀做一角膜板层切开形成一个完整角膜瓣(约130μm左右),再在角膜基质层进行激光消融,然后将角膜板层原位复位,由于LASIK保持了角膜正常解剖状态,其预测性和稳定性明显高于PRK,并且术后反应轻,回退小,恢复快,无角膜雾样混浊,不用长期点药,能同时矫正散光,适应 1~12D屈光不正,是目前主流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方式,据美国最新调查对屈光不正患者,80%以上医生选择LASIK手术方式。但与PRK相比,LASIK设备与耗品昂贵,手术复杂,技术要求高,手术费用贵,设备依赖强,高度近视受角膜厚度限制不能处理,术后有角膜瓣移位、上皮植入、继发性圆锥角膜等并发症可能,且并发症处理困难。所以,LASIK手术对设备和医生经验要求较高。

    【LASIK手术适应症】

    1.年满18周岁-50周岁。

    2.近视1500度以内、远视600度以内、散光600度以内,近两年内近视度数稳定。

    3.工作上不适合或不喜欢配戴眼镜或隐形眼镜。

    4.常从事户外活动或为运动员。

    5.曾接受过其它屈光手术如RK、ALK而效果不满意者(需由医师评估)。

    6.无角膜疾患或眼部其他疾患,如明显的视网膜变性,严重的干眼症等。

    7.无自体免疫及结缔组织病史者,如:红斑性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

    8.无怀孕情形。

    9.有强烈意愿接受治疗而没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者。

    【LASIK手术禁忌症】

    1.有眼部活动性炎性病变者(如急性结膜炎、睑缘炎、角膜炎、角膜溃疡、泪囊炎、虹睫炎等)。

    2.患有圆锥角膜、青光眼、兔眼、干眼症、角膜内皮变性等眼科疾病者。

    3.曾经发生过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者(视目前情况而定)。

    4.矫正视力极差的重度弱视者。

   5.高度近视且瞳孔过大、角膜过薄者。

    6.具有瘢痕体质、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影响角膜伤口愈合的疾病病人。

    7.对视力要求极高,又对手术思想顾虑极大者。

    8.有精神疾病且正在服药者。

    如果在医生的评估下可行手术,Lasik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有:

    【术后保养】

    1、术后2天内请戴上挡风眼镜或太阳眼镜,睡觉时请戴眼罩保护术眼以免外力导致角膜瓣移位。

    2、术后1周内不进夜总会及舞厅,不进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眼部不适),1周后饮食无特殊要求。

    3、术后2周内洗头洗脸时不宜将水溅入眼内,不宜揉眼。

    4、术后1月内勿游泳,不在眼部使用化妆品并避免异物进入眼内。睡觉时最好戴上眼罩,为了减轻眼部不适,术后1月内外出时可戴上挡风眼镜或太阳眼镜。

    5、术后三月内请避免外力碰撞术眼。

    6、术后初期,部分朋友可能视远和视近有一定困难,可能有双眼视力不匀或视物双影等症状,为了预防疲劳,可能需戴低度镜片帮助看近。这些都是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正常情况,并且每人的症状各不相同,症状出现的早迟和持续的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请您不要为之担心。

    7、术后请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眼睛的精细工作,避免长时间阅读,看电视等等,以免引起视力疲劳,影响手术效果。

    来源:39健康网

(责编:xhhdm)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LASIK手术,眼科手术,近视手术,激光手术,)的信息
  热门图文

PUNK女孩的圣诞MAKE S

拯救你扁平脸的立体3D

打造4款尾牙宴时尚妆容

08冬季流行的金色彩妆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