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验光时,是以检查视力表视力(以下简称视力)开始而以视力检查结束的。因而视力检查在验光中是极其重要的事。但在临床上对视力和视力表的认识还存在着不少至今仍不能统一的看法。作者就以下几个与验光有关的问题与大家做一个粗浅的讨论。
1 视力的定义
视力亦称视敏度,经典的视力的解释是人眼鉴别两点是否分开的能力,而临床上更被理解为视力表视力,实际上视敏度应该是人眼辨别物体微细结构的能力。它的测量办法有多种,例如最小可见度、两点分辨力、游标视力(vernier acuity)和对比敏感度测定(CSF)等。但是最常用的还是用视力表测定的视力表视力。
视力表的视标是视力的核心,它有很多种,目前我国常用的视力表是用“E”字作视标。用它做成的视力表对于被检查者来说,实际上看到的是一个类似光栅样的图形,而不是两点。因而就不能用两点是否分开的理论来解释有关视力的一些问题。
2 视力的正常值问题
用一分视角作为视力的正常值的理由一直都是含糊的。因为既然目前的视力表不是测定两点是否分开的能力,那么也就不能用一分视角作为视力表的正常值。决定视力好坏的解剖因素应该是视网膜中心凹上视锥细胞的密度而不应该是它的平均直径。据电镜研究,它的密度是15~16万/mm2,按此计算,视力应该达到2.0(小数记录,下同), 临床上常常看到正常人的视力是超过1.0的,达到2.0的也大有人在。如果患者没有任何眼部患病时,矫正视力应该达到1.5以上。对于近视眼,验光的结果到底要矫正到多少为好,各家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这要根据病人的职业、年龄、阅读习惯等具体情况来定。对于中小学生,多数行家都认为只要矫正到1.0甚至于只矫正到0.8即可(大约欠矫0.25~0.50D),这是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视近工作,给他们少用点调节为好。
3 视力的判定标准
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检查者给同一个人检查视力会有不同的检查结果。这是因为每个检查者对掌握检查标准的宽严度是不同的。每行对几个可以通过?看视标时辨认时间的长短是多少?是否让他们眯眼、歪头、身体前倾?或有无给他们暗示或提示?这些都会明显地影响视力检查的结果。
笔者曾经用数学的办法研究过,对于只有4个开口方向的“E”字形视力表,因为有四分之一能被猜中的概率,因此,每行只有1~2个视标的准确性是很差的,3个视标的要全部认对才能通过,4~6个的可以错1个,7~8个的可以错2个。为了防止检测低视力时用的视标的个数太少,笔者常常用走进法来检查低视力。即让患者走到离视力表1至2米处,比如走到2m处,他可以看到0.3那一排,那么他的视力是0.3 X 0.4=0.12,这样就避免了0.12那一排只有两个视标而无法查到比较准确的结果的弊端了。但是要注意此时是有0.5D调节,对于近视患者来说他的近视的度数要少了0.5D。
4 近视眼的祼眼远视力
近视时祼眼视力肯定是下降的,但是就同样的屈光不正,个人下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排除了上述的因素外,还应当有下列几个因素:
4.1 基础视力不同。正常人的视力本来就有高低之分,公认最低的标准是1.0,而高的可以达到2.0甚至于有报道说高达5.8的。那么同样的屈光不正者,原来的基础视力有不同,得了近视后的祼眼视力当然就会不同。
4.2 检者在看视力表时的判读标准不同。有的可以按朦像推测视标的结构,因而获得较高的视力;而有的非要把视标的缺口方向看得很清楚才敢表态,当然他的视力较低。临床上常常发现同一位病人在教会他用朦像推测视标结构的办法看视力表时,他的检查结果会高出1~2排。为了防止这个因素出现的误差,常常要病人按朦像来判读视标。
4.3瞳孔大小也明显影响屈光不正者的祼眼视力。瞳孔缩小会增加景深,使视力增加。比如,一个3.0D近视的患者,瞳孔在5mm时,祼眼视力不高于0.1,而当瞳孔缩小到3mm时大约能达到0.3,而用1mm的小孔镜加在眼前,他的视力可达0.5以上,但是当用小于0.5mm的针孔镜时,视力不再增加反而下降。
4.4 近视的屈光不正类型的不同也会影响屈光不正者的祼眼视力。近视眼屈光性屈光不正(因为曲率半径减小或屈光指数过大而导致的近视,远视则反之)的裸眼视力要比轴性的好。这是因为平行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光斑直径大小不一的关系。前者较小,后者较大。虽然这种差别是较小的,但也是存在的。
4.5 角膜的屈光状态不是如一片镜片那么规则,在瞳孔区内的各个位置都有不同的曲率。严格地说,几乎大部分人都是不规则散光,这从角膜地形图上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那么每一个人的成像质量就大不相同,因而他们的祼眼视力是不相同的。总之,人体的各个部位都是复杂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一样。眼睛当然也不例外,眼的成像过程更是特别复杂,上述分析还没涉及到视路、视中枢和心理等问题。这就不可能套用一个模式去检测每一个病人。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