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大众频道 >> 爱眼向导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及防护

http://www.cnophol.com 2009-2-5 15:14:58 中华眼科在线

    三、紫外线的防护

    臭氧层的不断消耗使得对紫外线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至今尚无政府规定的紫外线防护标准。目前常用的防护措施是具有紫外线吸收作用的框架镜、接触镜、人工晶体。

    3.1框架镜对紫外线的防护作用

    有框镜是最常见的防紫外线方法之一。Sakamoto等人研究眼镜大小与抗紫外线之间关系发现,眼镜能成功地减少由前上方而来的紫外线辐射,而对上方射来的光线防护却有限,从后上方而来的光线可通过镜片的后表面反射至眼睛。抗紫外线功能有赖于眼镜的大小、形状及镜片后表面的反射作用.

    防紫外线的光学器械主要包括:

    1)掺入金属元素氧化物的镜片;
    2)表面镀有反射膜的反射型镜片。在镜片中掺入有吸收功能的物质,可吸收95%的紫外线及红外线;反射型镜片主要于镜片表面镀有一层真空金属膜,即可透过可视光,又能反射有害的紫外线辐射,从而有效地保护眼睛。

    目前镜片生产中光学玻璃、CR-3P、聚碳酸酯是三种常见的光学材料。光学玻璃可透过280nm以上光线,透过率达90%。除非掺有紫外线吸收物质,否则不能用于防紫外线。CR-3P镜片透过波长350nm的光线,当掺入紫外线吸收物质后,透过的波长可增加为400nm,因而可完全滤除UV-A,但有两个缺点:

    1)它呈现黄色或桔黄色;
    2)能滤除蓝色光而使正常色觉的眼睛表现为一假性蓝色盲。聚碳酸酯是一种能抗高温、耐撞击、但易磨损并可透过紫外线的聚合物,其可透过光线的波长为290nm,透过率达80%,而掺入紫外线的化合物后能更大限度地透过可见光,而且可以有效地吸收紫外线,部分紫外线被晶体吸收后,不具有对视网膜的损害作用,而不失为一种良好抗紫外线的光学材料。值得注意的是,仅通过镜片的颜色及色泽的深浅来判断镜片的紫外线防护作用是不正确的。颜色的深度与保护功能无直接关系。例如灰色及棕色镜片常可透过大量的紫外线及红外线,却被用于太阳镜生产中,只因为是不改变色觉。

    3.2接触镜的防护作用

   由于框架镜边缘仍可透过少量紫外线及镜片后表面的反射作用,框架镜对眼睛的保护并不完全,而合适的隐形眼镜则可覆盖全部角膜及部分结膜,因而保护角膜、晶体、视网膜及其他组织。

    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数种含或不含紫外线吸收物质的紫外线透过率进行测量及对比,发现含紫外线吸收物质的接触镜对280-380nm紫外线的吸收率为90%,而为海上工作、旅行而特别设计的SUNTACT接触镜在280-370nm波长紫外线吸收率为99%。而其他不含紫外线吸收型接触镜如PMMA及ACURUE,紫外线透过率约75%,远远大于紫外线吸收型镜片。

    对可透氧的接触镜透过曲线发现,中心厚度为0.1mm的镜片在380nm处的紫外线透过率为1%,而中心厚度为0.2mm的镜片可明显减少其透过率,因而认为紫外线透过率与镜片厚度有关。但对于蓝、绿、水色等所有接触镜吸收光的功能发现,有颜色的可减少一定波长的可见光透过率,但不能减少紫外线的透过率。

    3.3人工晶体在紫外线的防护作用

    晶体对紫外线的吸收可减少紫外线的损害,而对于无晶体患者,防止紫外线损伤就显得非常重要。含有紫外线吸收物质的PMMA人工晶体就能吸收全部UV-A和UV-B。

    四、结论

    紫外线对眼组织的损伤应受到广泛的重视。人们于户外进行活动或从事焊接等特殊工作时,应有意识地选择具有紫外线滤过功能的眼镜或接触镜,以保证眼睛的健康。而无晶体患者,也应选择可吸收紫外线的人工晶体,确保视网膜免受损伤。

    来源:互联网

上一页  [1] [2] 

(责编:duzhanhui)

下一条: 没有了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眼科,眼睛,紫外线)的信息
  热门图文

倾力总结美貌后天养成

眼睛瞬间放大1倍的眼线

隐形眼镜别放卫生间

三大坏习惯会产生鱼尾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