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摘除术后由于眼中无晶体,屈光力明显减弱,相当于 10一 12D的高度远视,而且丧失了调节功能,只有借助光学方法可恢复视力。常用的光学矫正方法有3种;配戴眼镜、配戴角膜接触镜和植入人工晶体。此外,还有角膜表层镜片术等。
一、配戴眼镜
原为正视眼者,白内障术后需配戴 10~ 12D的无晶体眼镜,看近再增加 3~ 4D。戴眼镜安全方便,但眼镜会使物象放大25~30%。单眼术后无法配戴,一般只用于双眼白内障术后或为儿童单眼白内障术后之用。
二、配戴角膜接触镜
配戴角膜接触镜的光学效果较好。接触镜与角膜及两者之间的泪液形成了新的屈光系统,其屈光力大小取决于接触镜前表面的曲率。接触镜物象放大率约为5~7%,一般人可以耐受而不出现复视,而且无视野缩小。但戴接触镜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又受到某些职业条件的限制,儿童及老年人配戴不便,也不适合某些粉尘较大的职业人员,戴接触镜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角膜并发症,故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三、人工晶体植入
人工晶体植入是近20年来发达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无晶体眼光学矫正方法。从理论上讲,在原晶体位置放置人工晶体最符合眼的解剖和生理光学要求。主要优点是,放大率低于2%,不会出现双眼不等视;光学成像质量较高,分辨力高于眼镜和接触镜,不会产生视野缩小,接近眼的旋转中心,相对稳定,不会产生三棱镜效果,并发症少。
四、角膜表层镜片术
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光学矫正方法。与以上三种方法不同,角膜表层镜片术是将角膜上皮刮除,在角膜表面缝上一个经过精密计算后切削加工的同种异体角膜片,使角膜的屈率增加而达到光矫正目的。与眼内植入人工晶体相比,该手术相对比较安全,可以再次手术,有可能成为今后儿童无晶体眼的主要光学矫正方法之一。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