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在读书的时候就希望能摘掉自己几百度的近视眼镜。因此,当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近视矫正手术——RK手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开始临床运用后,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手术。术后他果然摘掉了眼镜,虽然看东西的清晰度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是只要不用戴着框架眼镜,他就心满意足了。可是就在最近,因挤了趟公交车,他承受了10多年前手术带来的恶果。当时他站在拥挤的公交车里,身边一位乘客不知为什么挥了下胳膊,正好撞到了他的一只眼睛。“当时也不怎么痛,可是我发现眼睛里流出了液体,开始我以为是眼泪,可又不太像眼泪,当我能睁开那只眼睛时,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张先生被紧急送到眼科中心急救,医生的诊断是:眼球破裂。作为最早的一种近视手术方法,经过10多年的发展,RK如今已经被弃置不用了。近视手术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准分子激光手术。然而,手术的风险问题还是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时下,由于“通过体检关”“根治近视眼”及“永别眼镜”等极具吸引力的宣传与导向,使得人们不惜高价,踊跃一试。各地竞相引进设备,不少小医院施治的患者亦是数以万计。巨大的经济效益,使近视眼矫正手术在我国风光无限,商业行为远远超前于医疗活动及学术研究。
在全国各地的宣传广告中,激光手术的适应年龄几乎都定为18~50岁。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曾经拟定过一份MLK/LASIK治疗近视技术(一种较高水平的准分子激光手术)规范,其规定手术适应证年龄应大于20周岁(特殊情况下可适当放宽到18周岁)。眼科医生普遍认为真正合适的年龄是25岁以后,因为大量的资料证明,在大学期间近视度数加深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近来更有资料显示40岁以下的人如果长时间操作电脑仍有发生近视和近视度数加深的可能。
准分子激光手术并非人人可做。目前该技术发展不到20年,远期效果难以预料。其实这种手术针对的是一些特殊群体,比如演员、运动员,他们因为职业的需要,没有办法用传统的框架式眼镜和隐形眼镜才选用的。但是,现在很多人认为戴着眼镜麻烦,就盲目地选择手术治疗,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目前,RK手术在上海的“返工”比例在30%左右,相比之下,LASIK要比RK手术的预测性和安全性好得多,但仍有一部分人会做“返工”手术。
公众应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客观冷静的心态看待那些风险较高而实施必要性确实不大的手术。所以,广大的近视眼朋友们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其实,对已有视力问题的人群,“短期治疗”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务必建立长期的眼睛保健意识。关键是要加强眼睛的日常保健,注意眼睛的营养和用眼卫生,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来源:39健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