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大众频道 → 眼睛保健 → 中老年眼保健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让老花眼晚点“缠身”

http://www.cnophol.com 2009-5-27 13:20:33 中华眼科在线

  在北京工作的彭女士刚刚40出头,可最近却发现自己的眼睛已经开始花了。她不禁纳闷:“我同事有的都50多了,眼睛都没花,难道我老了吗?”面对这一疑问,验光配镜中心技术总监唐萍解释说,花眼的发生是一种自然规律,它提醒说眼睛的调节力在逐渐下降,身体已经出现老化了。

  老花眼是老化的信号

  “老花眼”又称老视眼,是指人体随年龄的增加,逐渐产生的近距离阅读困难的情况。唐萍指出,目前有些宣传认为“老花眼”是病的说法是错误的,“老花眼”和老年人的白头发一样,是人体机能老化的一种正常生理性改变,是无法避免的。老花眼是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而出现的,在整个人体老化过程中,眼睛的老化早于其他器官。因此,老花眼的出现也可以看做是整个身体出现老化的信号。

  唐萍介绍说,眼睛在正常情况下看远处和近处都是非常清楚的,看近处或远处时眼睛可以通过晶状体的调节将焦点移到合适的位置上。但是随着组织的老化,调节能力也逐渐降低。一般40岁以后的人,随着年龄增加,眼睛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收缩能力降低,导致眼睛调节能力减退,近点远移,发生近距离视物困难而出现老花眼。

  老花眼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现象,只不过发生的时间因人而异,大部分的人在40至45岁之间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但唐萍说,体质好的人、经常锻炼的人,出现花眼的时间会稍微晚一些,有的可能在50岁以后仍无花眼现象。此外,老花眼的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化。

  近视、远视者也会花眼

  有人认为近视的人不会花眼,唐萍说,这是一种误区,近视的人也会发生老花眼。从视觉上看,近视眼是看近清楚,看远看不清。这样一来,看近物时可以不用戴老花眼镜,给人的感觉是眼睛没有出现老花。但事实上,老花依然存在,而且不戴老花眼镜虽然看得清楚,对中、高度近视的人来说需要将书本拿得很近,这样也会造成眼睛疲劳,不能持久阅读。

  远视的表现和花眼近似,都是看近处看不清,但二者是有区别的。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的状态,而花眼是一种机体老化的现象,虽然都可以用凸透镜来进行矫正,但是机理不同。远视的人也会老花,相比之下,远视的人出现花眼的时间会提早,有些人在35岁左右就发生近距离阅读困难的情形。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用眼卫生

  唐萍指出,虽然老花眼是生理老化的表现,不可避免,但加强日常保健,可以有效防止老花眼的过早出现和过快发展。

  对于还没有发生花眼的人,平时首先就是要加强体育锻炼。因为花眼是随着全身机能的衰退发生的,通过体育锻炼来减缓身体机能的衰退,可有助于延缓花眼的发生。

  另外,要注意用眼卫生,合理使用眼睛。不要看字体过小、潦草或模糊不清的读物;工作时光线强度要适宜,忽强忽弱有害视力,以晴天的自然光和柔和的灯光为宜;看电脑时间不宜过长,每1小时应休息15分钟;饭后或劳累时不要读书看报;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眼睛过度疲劳。

  还要勤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有利于眼睛保健,消除眼的疲劳,可增加眼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视神经的营养,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此外,还可以通过食疗进行保健,平时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如猪肝、瘦肉、鱼、蛋、牛奶及新鲜水果等。

  而对于眼睛已经老花的人,平时同样要加强体育锻炼,还可以做一些“看远看近”的练习,从而防止老花眼的过快发展。对于糖尿病等一些代谢性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视力变化,老花度数发生异常改变要充分重视、及时检查,防止病情发生变化。

  来源:中国眼网

(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眼睛,中华眼科在线,老花眼,视力,老花镜,近视,远视,眼疲劳,用眼)的信息
      热门图文

    今夏最抢镜的火辣活力

    学化性感眼妆让诱惑电

    决定女人健康的14个部

    祛除鱼尾纹so easy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