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构造由眼球和保护眼球的附属器官两大部分组成。 1、眼球:眼球的构造十分精巧,其前后径成人平均为24毫米,可分为球壁和球内两部分。眼球壁最外面一层为外膜,外膜的前1/6透明无色,稍前凸,称为角膜,后5/6为白色纤维膜,称为巩膜。眼球壁最里面一层为内膜,内膜和外膜之间的一层为中膜。中膜为色素膜,由前向后可分为虹膜、睫状体、络膜3个部分。眼球的内膜又叫视网膜,是眼睛的感光系统。眼球内容主要有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它们都是无色透明的。其中玻璃体充满在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占眼球内腔的4/5,约4.6毫米,内含水分约99%,起着支撑眼球壁的作用。晶状体好像一块又面凸起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它的功能是将物象聚焦在视网膜上。
2、眼睛的附属器官,包括:眼眶、眼睑、结膜、眼肌和泪器。
(1)眼眶,是容纳眼球的骨腔,呈漏斗形,尖端向后,底边向前,尖端有视神经和眼球的血管通向颅中凹。
(2)眼睑,俗称眼皮,上下眼睑内外侧连接处叫内眼角和外眼角。
(3)结膜,是一层透明的薄膜,分为睑结膜和球结膜,分别覆盖在睑板和巩膜的表面,结膜有润滑眼球和保护眼球的作用。
(4)眼肌:眼球共有六条外眼肌,分别为内外上下直肌和上下斜肌。眼球靠这些肌肉维持九个方面的正常转动。
(5)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泪腺窝内,形似扁桃。
人眼是如何看清景物的
眼睛是灵敏的光学感觉器官,是一切动物与外界联系的信息接收器,有人把眼球比作一架活的照相机,这是较恰当的。照相机有镜头、光圈、暗箱、底片和调节装置。人们的结构和照相机相似,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脉络膜相当于暗箱视网膜相当于底片。自然界各种生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不同可以反射出明暗不同的光线,这些光线透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显出景物的影景象(倒立的像),构成光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圆锥和杆状细胞)受光的刺激后,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转换成神经传入大脑层的视觉中枢,然后我们就能看见物体了,经过大脑皮层的综合分析,产生视觉,人就看清了景物(正立的立体像)。
相机能拍出清晰的照片,要靠调节镜头的焦距。我们的眼睛要看清景物,也要依靠眼睛的调节(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与松弛完成)。如果视网膜或视神经有病变,物象虽然落在视网膜上,看到的景物就不会清楚。而近视、远视、散光的存在也使光线不能清晰聚焦于视网膜上,因此,也是看不清景物的主要原因。
近视的表现及危害
多数近视患者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且多以自己的近距离视力“优越”而忽视。但天长日久则相继表现为以下的不同症状。
(1)视力与屈光度改变,远视力减退,近视力良好是本病的重要特征。一般远视力越差,近视的度数越高,二者多成反比关系。
(2)视疲劳是由于调节和集合的不协调所致。近视眼如不及时进行治理,过度的近距离用眼,使眼球过度调节,破坏了调节和集合间的平衡关系,出现视物成双影或视物模糊、眼球胀痛、头痛、恶心、视物眼感困乏、干涩等症状。
(3)飞蚊症与眼底改变中度以上的近视眼,往往因玻璃体液化、混浊而使病人感到眼前黑影飘动,低度近视一般不会出现眼底变化。中度以上近视眼可能发生退行性病变,而呈现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现黑斑、萎缩状,有时可见出血点。由于眼轴不断加长,后极部巩膜不断向后扩张,形成大片脉络膜萎缩斑、巩膜后葡萄肿等,视网膜周边部有时可出现襄样变性,易发生裂孔和网膜脱落导致失明。高度近视多属于轴性近视,眼轴加长、故常表现为眼球外突、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应较慢、睑裂隙狭小等症。
患了近视,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青少年时期,会因为视力不好,上课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迹,阅读写作时间长会出现视疲劳而影响了学习。成年后轻则影响或限制其结职业的选择,如我国有个别地区招收普通兵种时,约有50%者视力不合格;据武汉市调查在达到高考录取标准的学生中,竟有90%的学生因为眼睛问题是其专业受限,一些尖端的科学研究、精密仪器研究、航空、航海等对视力的要求更严,重则即使有了工作,也会使其能力降低。特别是有些进行性的高度近视引起的并发症,不仅可使视力减退,而且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甚至导致失明。这不仅给个人增加精神负担,而且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许多麻烦。我们必须对近视的危害性加以重视,加强对青少年防治近视的宣传教育,使他们了解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的方法。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