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大众频道 → 手术常识 → 近视矫正手术 → 手术知识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超薄LASIK:引领近视手术新安全时代

http://www.cnophol.com 2010-6-1 9:52:47 中华眼科在线

  超薄LASIK全称是超薄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即是把角膜瓣做得更薄的LASIK手术。采用法国超薄角膜瓣制作技术,将角膜瓣厚度控制在100μm左右。对于相同角膜厚度的患者而言,超薄LASIK由于把角膜瓣做得更薄,较普通LASIK保留了更多的角膜基质层,降低了风险,更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兼有LASIK和Epi-LASIK的优点,使手术的适应人群更广,让许多高度数、薄角膜、常规LASIK不能手术的患者也能有机会实现手术摘镜的愿望;对于适合做LASIK的患者而言,如果选择超薄LASIK,将保留更多角膜基质层,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稳定性就更高。目前,超薄LASIK已经成为取代常规LASIK手术的主要屈光手术方法。

  近视手术新亮点:超薄LASIK节省角膜厚度

  超薄LASIK较常规LASIK的角膜瓣要节省30μm左右角膜厚度,这也是超薄角膜板层技术最大技术亮点,使激光切削后留存的角膜厚度更厚一些,而切削后留存的角膜厚度对术后圆锥角膜的发生及角膜正常的解剖、生理功能的维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当今屈光领域手术医生十分关注的问题。而事实上,要做好一个完美的超薄角膜瓣,不仅需要尖端的手术设备,也就是超薄的全自动角膜微型刀,更需要手术医师掌握十分娴熟、精确的临床技术,才能保证万无一失,保证手术的高安全、高质量。康桥眼科屈光手术专科的各位专家均拥有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屈光手术领域享有声誉。

  超薄LASIK保护近视患者终身安全

  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准分子激光术后患者角膜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角膜基质的厚度,一般认为大于250μm即为安全,而瓣的厚与薄对角膜安全性影响无明显差异,换句话讲基质床厚度如果都是300μm,一个患者瓣厚160μm,另一个患者瓣厚80μm,两人的安全性是一样的,而如果医生在手术中能将前者的瓣做成80μm厚的话,则该患者就能在同样安全的情况下完成800度左右近视的治疗。康桥眼科引进法国MORIA90一次性角膜板层刀开展的超薄角膜瓣LASIK,力求最大限度保护近视眼患者终身的安全,并为高度数、角膜薄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的手术方法。该手术除了在板层刀上换了一个特制的一次性刀头外,其手术程序与标准LASIK完全相同,因其使用的特制刀头成本更高,因此该手术相对标准LASIK价格也相对要高一些。

  近视手术进入新安全时代

  其实,超薄角膜板层技术在欧美等先进发达国家是LASIK手术的必备工具,这一当今世界领先的角膜板层技术,其最大的作用是大大扩大了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的范围,降低了风险,兼有LASIK和Epi-Lasik的优点,原先由于角膜薄不能够做LASIK近视手术现在也能做了,同时,又大大地提高了LASIK的技术品质,由于对角膜的创伤减少了,手术更安全、术后的舒适性会更好、视力恢复会更快、更佳。而对于适合做LASIK的患者选择超薄LASIK,既保留了更多角膜基质层,又使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为手术增加了又一道安全屏障。

    来源:互联网

(责编:zhanghui)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超薄LASIK,近视手术,近视)的信息
      热门图文

    眼睛的修饰和技巧

    眼部整形如何防止感染

    韩式双眼皮能持续多久

    春天少戴隐形眼镜
      健康新看点
    ad推广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中国眼镜网新浪福建健康21世纪药店网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中国眼网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
    北京眼科医院寻医问药全球医院网保健医生在线眼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平安健康网卫生法制网视客眼镜网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