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由于现有抗白内障药物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全球范围内都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法的改进、新仪器设备的应用,使白内障的手术危险性大大下降。白内障手术已成为现代眼科显微手术中发展最快、技术最成熟的手术。尤其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通过3mm左右的切口利用超声波将晶状体核粉碎成乳糜状并吸出,同时植入人工晶体,一般在术后第一天即可恢复视力。因此,收治白内障患者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该不该做手术?何时应该做手术?
临床上究竟应怎样确定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时机呢?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简单,是因为老年性白内障必然导致视力减退,而只要明确了患者的视力下降是由于老年性白内障而非其他原因所致,即可通过手术治疗达到提高视力的目的。说复杂,是因为在确定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时机的过程中包含很多科学问题,如视力下降的程度、晶状体混浊与视力减退的对应关系、是否合并其他眼病和全身疾病,以及患者本人的生活方式等。因此,眼科医师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必须经过综合检查和评估之后,才能明确是否应接受手术治疗。
所谓白内障患者的术前评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视功能检查,包括视力、对比敏感度、双眼视等。视力好于0.5的白内障患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明显,一般来说不必急着接受手术。二、眼部合并症的筛查,如青光眼、老年黄斑变性及其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三、与白内障手术相关的眼部检查,包括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眼轴长度、晶状体核硬度等,并通过上述数据计算出患者应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四、全身检查,如心电图、胸片、生化检查等。尤其是老年人中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这类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和血压水平,降低手术风险。
在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上,部分医生也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白内障要等到“熟了”再做。所谓白内障熟了,是指整个晶状体完全混浊。此时,晶状体内的蛋白质变性、水分增加导致晶状体体积增大,在部分患者中会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也有一些患者会由于晶状体蛋白渗出到房水中,而造成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或过敏性色素膜炎。无论上述哪种情况,一旦发生,均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严重影响白内障手术效果,部分患者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不良后果。
误区二:白内障越早做越好。一方面,早期白内障对视力影响不大,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近视等屈光不正,虽然裸眼视力有所下降,但通过配戴眼镜就可获得良好的视力;另一方面,尽管晶状体的替代品——人工晶体的发展已经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且已有多种多焦点、可调节人工晶体应用于临床,但它们在调节幅度、调节速度以及成像质量等多个方面还不能与人类自己的晶状体相比。因此,盲目追求早期手术而忽略了术后可能出现的弊端也不可取。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