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大众频道 → 眼睛保健 → 日常眼保健 → 正文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远眺绿树可以改善假性近视

http://www.cnophol.com 2010-11-8 15:21:44 中华眼科在线

  不少人对于呵护眼睛有许多误区,比如认为近视了不戴眼镜就不会变成真性近视,认为30岁以后近视度数就不会再加深等。

  关灯玩电脑最伤眼睛

  如今,很多孩子喜欢玩电脑游戏,很多孩子通过电脑辅助学习,专家指出,在电脑前过度用眼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因素。

  吴夕指出,青少年时期是视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看书写字时离桌子的距离,却忘了纠正孩子不正确使用电脑的习惯,这对眼睛的伤害很明显。当人在操作电脑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眨眼次数明显减少,从而导致干眼症,如果不及时缓解会导致结膜炎、眼部感染。

  电脑屏幕的辐射能毫不费力地穿透眼表组织,损伤眼的成像功能,导致视网膜收缩、视神经紊乱及其血液供应循环障碍等,乃至眼底病变,使视力下降。所以家长一定

  要提醒孩子在看电脑时保持正确的坐姿,电脑显示器与眼睛的距离至少要在50厘米以上,显示器的最上方应比视线稍低。每用电脑一小时应休息十五分钟,做做眼保健操。此外,很多青少年喜欢在夜间打游戏、上网,并且关上灯,使眼睛处于黑暗环境后直接面对电脑屏幕,这样更容易对视力造成危害。

  眼镜“当戴不戴”危害大

  很多家长在孩子被确诊为真性近视后,为了美观或担心度数加深选择暂时不给孩子佩戴眼镜,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吴夕指出,当孩子出现视力下降兆头,例如眯眼或歪头看物体、看书写字时向前凑或者侧视时,很可能是出现了假性近视或真性近视,建议立即带孩子到医院的眼科进行真假近视的诊断,而不是自作主张认为没有大碍或直接给孩子购买眼镜。

  如果是假性近视,通过药物等治疗方法、后期注意正确用眼即可恢复,如果是散瞳验光后被诊断为100度以上的真性近视,建议即时配一副度数合适的眼镜并听从医生的指导佩戴。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戴上近视眼镜后会使度数加深更快,其实戴眼镜是一个良好的矫正视力的办法,不能回避,而且如果近视后坚持不戴眼镜,不仅会使视力加深,还会引起其他的用眼问题。

  “30岁后近视不加深”是误区

  很多人认为,人到了30岁以后的视力就定型了,原有的近视度数不会加深,所以眼镜也可以长期不更换,而专家指出,即使是中老年人,也要定期验光以选择合适的眼镜度数。

  吴夕指出,近视通常确实是在人的青少年时期形成,因为这个时期由于学业等因素用眼多,而恰巧又处于视力未定型的阶段,所以容易形成近视,而在20岁之后,近视加深的速度会逐渐减慢,例如一个人是300度的近视,很可能好几年都保持在300度,但这并不代表度数不会再改变。

  随着用眼环境不同、年龄增长,近视的程度也会加深或降低,建议30岁以后的人群也要定期验光,当验光度数与原有度数相差50度以上则要重新配眼镜,因为所戴眼镜度数与眼睛实际度数长期不符更容易引起视疲劳。至于很多人认为的“近视眼不会老花”的说法则更没有道理,300度以内近视眼的老花速度要比正常视力者晚一些,但依然会老花。

    来源:互联网

(责编:xhhdm)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下一条信息: 没有了
  • 更多关于(远眺,近视)的信息
      热门图文

    消除黑眼圈的22种方法

    女明星嫁豪门 化出“旺

    眼睛化妆步骤

    眼部保养分早晚 皱纹迟
      健康新看点
    ad推广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华夏近视网39健康网眼病频道人民近视网中国眼镜网新浪福建健康21世纪药店网千龙求医查疾病114个性导航眼科时讯中华网健康频道
    整形美容英智眼科浙江眼科网中国眼网久久眼科网华夏健康网阿里医药眼科网首席医学网全球医院网保健医生在线眼科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8009675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