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小儿流泪的原因很多,常见的一共有五大类。
(1)结膜病。常见为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衣原体结膜炎。
细菌性结膜炎具有传染性,起病急,单眼或双侧都可发病,眼部有异物感,怕光、流泪明显,结膜充血,眼睑红肿,两眼分泌物多,起床时上下眼睑缘常被分泌物所黏着。有的还伴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当家长发现小儿有上述症状时,应及早带小儿去医院诊治,以进一步分辨各种不同细菌引起的结膜炎,及早得到治疗。
病毒性结膜炎因侵入的病毒不同,临床表现也各不一样。常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有的可在接触后24小时内发病。有的可潜伏5~12天才发病。常为双侧,可先后发病。患眼灼痛、怕光、流泪等症状较明显,结膜充血,有的伴眼睑红肿。
衣原体结膜炎,常见有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沙眼,为传染性结膜炎。主要通过污染的洗脸用具、手帕、衣物及手指等传染。沙眼一般起病缓慢,均双眼发病,但轻重程度不一。主要表现为发痒、异物感及少量分泌物。重度沙眼,特别是角膜受累或出现并发症时,伴怕光、流泪、疼痛及视力减退等症状。
(2)眼睑病。眼睑又称眼皮,长睫毛处又叫睑缘。当睑缘、睫毛发生病变时,均可,导致流泪。
睑缘炎,俗称“烂眼边”,是细菌侵入睫,毛根部而引起眼皮边缘的慢性发炎。典型症状为,眼皮边缘发痒、干痛、潮红,轻度怕光、流泪,严重者可见睑缘肥厚,睫毛根部有溃疡,还有糠皮样的小痂。日子久了,睫毛脱了不再生长,眼皮边缘变厚,眼裂缩小,眼皮外翻,导致经常流泪。
倒睫,俗称“倒毛”,常因沙眼或睑缘炎引起。由于睫毛朝后生长,触及眼球,一般是由睑缘内翻和睫毛乱生引起。流泪、怕光、疼痛是其典型症状。由于一根或数根睫毛倒向角膜表面,球结膜充血,有时会导致角膜浅层混浊甚至溃疡。因此,当发现小儿有上述症状时,检查一下眼睑,即会发现倒睫,若及时拔去,症状可明显改善。
(3)角膜、巩膜病。角膜病变常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起病急,主诉眼痛、怕光、流泪等角膜刺激症状。巩膜病常见巩膜炎,为巩膜深层组织的炎症,可有不同程度的眼痛、流泪和刺激症状,并易复发。角膜、巩膜病严重者易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4)泪器病。泪器由泪腺和泪道两部分组成。主要分泌泪液,然后通过泪道流向鼻腔。因此,当泪道有炎症、肿瘤或阻塞不通时,就会发生泪溢。小儿时期较常见的原因为泪道炎症和阻塞不通。
泪囊炎有急性和慢性区分,急性泪囊炎常发生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除流泪或伴有脓性分泌物以外,急性发作时泪囊部皮肤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鼻泪管阻塞,泪囊受细菌感染。如不彻底治疗,可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形成瘘管。
鼻泪管阻塞常由先天性鼻泪管下口残膜和后天性鼻腔及副鼻窦疾病、泪囊炎、肿瘤、沙眼、外伤等引起。主要症状为流泪,尤以冬天寒风刺激时更甚。压迫泪囊时,泪点无黏液返流;作泪道冲洗时,液体不能下通而出现返流现象;用探针探通泪道时,不能通过鼻泪管。
(5)其他。如患有流行性腮腺炎、感冒或肺炎时,眼睛的内侧会出现红肿,结膜充血,也可伴眼睛流泪,一旦原发病治愈,流泪也随之改善。
治疗异常流泪,要先查找发病的原因,对症处理。流泪若因灰尘进入眼内,刺激结膜而致,可把眼皮轻轻地翻起,用干净的棉签或手帕把灰尘擦去,流泪就会止住。
如角膜发炎、沙眼等炎症时,应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除滴眼药水外,必要时还需扩瞳孔,球结膜下注射抗生素,并包扎痛眼以利休息。如果拖延病程,轻的角膜上出现云洗白斑,影响视力,严重的还可引起角膜溃疡穿孔,造成失明。
如有分泌物,要用消毒棉球浸泡生理盐水后擦洗。擦洗时应从眼的外侧向内侧(鼻侧)擦,因为鼻侧有鼻泪管与鼻孔相通,如果擦的方向相反,就有可能将鼻腔囊的细菌带到眼睛里。棉球擦一次就不能再用,直至分泌物擦干净为止。
对一般的泪道阻塞,可有计划地作泪道冲洗或泪道扩张,治疗无效者,可考虑作鼻泪管吻合手术。急性泪囊炎发作时切忌挤压,也不可作泪道冲洗,以免炎症扩散。新生儿泪溢应采取泪囊部压迫按摩法,用食指稍加压向鼻腔按摩,每日2~3次,切不可盲目作泪道探通术或滥用大量抗生素。
在给小儿滴眼药水时,小儿应取卧位或坐位,头向后仰,眼向上看。以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撑开眼皮,右手持滴瓶将药水滴入外侧穹隆部,不要滴在黑眼珠上,不要让瓶口碰着眼睫毛,瓶口离眼的距离约2厘米,每次2~3滴即可。滴完后松开拇指,以拇指和食指轻提上眼皮,年长的小儿可让其轻轻转动眼球,使药液充满结膜囊。放下上眼皮,用棉球轻压内侧眼角2~3分钟,以免药水经鼻泪管流进鼻腔,再闭眼2~3分钟。如双眼均需用药,先滴病轻的一侧,再滴重的一侧,中间应隔3—5分钟。如用软膏一类的药物,应在临睡前使用,可不造成白天视力模糊。
本病在发病治疗期间,禁忌辛辣和巧克力等食物,应多吃新鲜蔬菜、豆制品等。平时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用脏手绢或脏手揉擦眼睛,以免引起眼睛发炎。另外,要经常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