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眼义眼、上睑下垂、下睑退缩、内翻;经右眼提上睑肌缩短、前徙术,下睑缩肌后退、下睑内翻矫正术,获得良好外观
从医二十年来,对这些做眼部整形手术的患者,我一直心怀尊敬,因为我深深知道,在这些患者心中,展现给他人更多的美好一直是他们的追求。
曾经有这样一个13岁的小男孩,自幼患双眼先天性青光眼。十几年来,家长带着他,跑遍了大江南北,双眼曾多次行抗青光眼手术(房角切开、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术)。术后右眼眼压控制较差,左眼眼压控制良好。一年前,因右眼角巩膜葡萄肿在当地医院行右眼眼摘联合义眼台植入术,术后右眼配戴义眼。据家长介绍,当时外观尚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发现自己的右眼上睑越来越抬不起来,睁眼都比较困难。2005年的年初,当地医院介绍转诊来到我这里。
看到孩子水汪汪的左眼,不禁心存怜惜。我详细的进行了眼科检查。先看左眼,视力:0.8,眼压10mmHg。角膜直径约14mm,瞳孔圆形、居中,2:00处虹膜周切孔畅,滤过泡不明显。眼底:视乳头界限清楚、颜色尚正常,C/D约0.3。黄斑中心光反射未见。应该说,左眼的青光眼治疗是成功的。那么右眼呢?右眼上睑下垂,上睑缘遮盖义眼角膜瞳孔缘,下睑退缩,暴露义眼下方巩膜约2mm,下睑缘内侧内翻,球结膜轻度充血,结膜囊下穹隆稍浅,义眼台转动良好,睑裂闭合不全2mm。
经过详细的检查,我写下了最终诊断:
(1)右眼义眼(义眼台植入术后);
(2)右眼上睑下垂;
(3)右眼下睑退缩;
(4)右眼下睑内睫;
(5)左眼先天性青光眼抗青光眼手术后,眼压控制。
为什么一年前植入很好的义眼台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是不是义眼的问题?有没有相应的神经损伤?如果是植入义眼台过小,会出现下睑退缩吗?如果是义眼台的问题,过小的义眼台需不需要取出,再换一个大的?这些问题也都是当地的医生向我询问的。因为不知为何造成这种情况,所以对下一步该采取哪些治疗措施产生了困惑。
仔细地分析患者的病史便不难理清思路。患儿右眼为先天性青光眼,我们知道,先天性青光眼的眼球一定较大,那么在孩子生长发育中,这只大眼球会对眼部产生很多影响:
(1)眼眶发育较正常为大;
(2)压迫眶脂肪萎缩;
(3)长期眼球突出使得上下眼睑组织变薄、弹性下降,且水平方向松弛延长;
(4)长期眼球突出还使提上睑肌腱膜拉长变薄、张力下降,从而在摘除眼球之后常常出现上睑下垂。
另外,患儿摘除眼球之后一直配戴义眼,长期压迫下穹隆和下睑可出使下睑退缩,加之大眼球造成的眼睑张力下降,下睑便可出现松垂无力外观。
明确了病理,如何治疗便了然于胸。基于这些考虑,为病儿拟定了手术方案:
(1)行提上睑肌腱膜缩短并前徙术以提高上睑位置。
(2)行下睑缩肌后退以减轻其对下睑向下的拉力。
相信经右眼提上睑肌缩短、前徙术,下睑缩肌后退、下睑内翻矫正术,右眼的外观必会改善。孩子虽只有13岁,却经历了很多次手术,像个“老战士”了。大大的眼睛,薄薄的嘴唇显出几分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手术不大。安进去的义眼不用取出来。如果可以,我们门诊手术。这样,你不仅可以省去一大笔住院费,孩子也省去一番全麻之苦。”我探询地问她的母亲。“妈,我可以局部麻醉。”未待妈妈开口,孩子坚定地表了态。孩子的母亲含泪笑着点了点头。
手术按计划在2005年6月3日局部麻醉下进行。术中分离、暴露提上睑肌腱膜,剪断横韧带的内外脚,缩短提上睑肌约18mm,腱膜断端前徙固定于睑板中部,调整缝线的松紧使上睑缘遮盖义眼片上部角膜约2mm,间断对位缝合上睑皮肤切口,带深层组织,形成重睑,弧度良好。距下睑缘约3mm弧形切开下睑皮肤及轮匝肌,分离暴露下睑缩肌,将下睑缩肌从下睑板下缘分离下来,使下睑复位,下睑缘位于义眼片角膜下缘。间断对位缝合下睑皮肤切口,带睑板下缘组织矫正下睑内翻。手术很顺利,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的作用下,孩子安静的配合了整个手术。术毕双眼基本对称,外观明显改善。
隔天门诊换药打开包扎的纱布时,孩子的母亲焦急地等待。当看到儿子对称的双眼时,欣慰地笑了。一周后,母子返回老家。临走的时候,我再三叮嘱不要忘记孩子左眼青光眼的定期复查,并深深的祝福这个不幸而乐观的小男孩。
每一个手术背后都会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手术也同样会带给我们许多启迪。做任何手术之前都要有清晰的思路,这思路来源于对病情病因的掌握,如果我们将所出现的症状都知其所以然了,那么我们的手术就会更有把握,成功率会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