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眼球受到不可逆的损害而完全丧失光感后,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我们是无法让患者恢复视力的。创造人工视觉的想法激励着无数科学家去探索,去尝试。电刺激视中枢是最早的也是十分合乎逻辑的尝试。刺激醒觉人大脑皮质的最早观察见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神经外科学家的报告。点状刺激一侧视皮质则在对侧视野产生静止的点状光觉。 1995年Shaw提出类似的设想将光电池接受的光转变为电刺激,施之于大脑枕叶皮质的电极,此系统引起极大关注并获得美国专利。 60年代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例患者籍手持光电池,将光信号转变为电刺激,通过导线传至视皮质后,能够跟踪光源。以后的多项研究证实了通过不同的刺激可以产生相应的光幻视。
理想的视觉假体应具有下列标准:①假体应是可以移动的;②此种假体应利用现有的视觉通路装置以提供人工视觉;③能复制出极其接近正常的视觉。这一研究是跨学科的,需要工程、计算机、生物学等许多领域的专门知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另一种思路是人工视网膜。人工视网膜植人术是将微电极序列植人眼球后部,微电极序列能把视觉信息转换成电子脉冲以刺激相邻的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人大脑,使患者能感知到图象。对于由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老年性黄斑变性所致的光感受器一视网膜杆体细胞和锥体细胞丧失,这种装置可替代视网膜的部分功能。科学家已在兔大脑的视觉中枢区测量出由刺激神经节细胞产生的活动。
这些科学家们希望最终完成的理想的人工视网膜系统包括一个固定在眼镜上的照相机和一个被称为双负荷的装置。照相机利用一个电子类似物捕获视觉图象,并应用双负荷装置摄像。双负荷装置将图象变换为数字信息,再通过激光将数字信息传递到视网膜植人物上,植入物利用一个可贴附的电极系列,把激光脉冲转换成电子信号形式。从理论上讲,这些电子信号然后刺激最近的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又把信息传递到视神经和大脑,这样使患者有能力感知图象。如果一切都能按计划顺利进行,5一7年内这项技术将应用于人眼。人工视觉的实现将是包括生物学、工程学、计算机等多学科在内的技术的重大突破,将会带来生物学研究的一场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