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占人口的1%一2%,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2亿糖尿病病人。随着糖尿病治疗的进展、糖尿病病人的寿命逐渐延长,而对于老年人的常见眼病——白内障在糖尿病病人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糖尿病病人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其适应证、术后视力的恢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一直是研究的问题。
糖尿病病人人工晶体植入已成为白内障术后矫正视力的主要方法。可避免配戴眼镜造成的周边视野缩小、视物变形,特别是在有黄斑病变和全视网膜光凝后更加明显。还可避免配戴角膜接触镜造成的反复性角膜上皮糜烂等缺点。特别是术前没有或仅有轻微的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非糖尿病病人相似。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不应再列为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禁忌证。许多医生对糖尿病病人施行常规植入人工晶体。但对糖尿病病人术前应对可能存在的视网膜病变做一次彻底的检查和评估,因病人术后视力的恢复取决于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和黄斑部是否受累。提出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人不考虑人工晶体植入的四条标准:①活动性背景型;②增殖前期或增殖型视网膜病变;③虹膜红变;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但术前背景型或增殖型采用全视网膜光凝可得到有效控制,囊外摘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仍为矫正无晶状体眼的较好方法。由于增殖型视网膜病变术后易出现虹膜红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玻璃体出血,故人工晶体植入应慎用。
对有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最好使用7毫米直径无调位孔的单凸人工晶体。因为7毫米比6毫米直径人工晶体的视部面积大36%,散瞳后便于很好地检查周边部视网膜。而且若需做后囊切开时,不必担心大切开孔会超出人工晶体边缘。用无调位孔晶体是防止在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时,虹膜或残留晶状体囊膜堵塞于调位孔。此外,在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时,单凸人工晶体可避免双凸晶体时后凸面所产生的光学效应影响术者眼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