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息息相关,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急剧上升。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研究环境因素如教育压力、城市化、社会化、视觉环境、近距离工作、室外活动等对近视的影响。
已有相关动物实验研究提出增加光照水平对近视有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探讨照明水平与学龄儿童近视的关系,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的 Hua 教授等进行一项前瞻性、基于学校的干预性研究,提出增加教室的照明水平可减少近视的发生和进展,并于 2015 年 4 月 25 日发表在 Ophthalmic & Physiological Optics。
研究纳入 6 至 14 岁学龄儿童 317 名,均来自沈阳市苏家屯区农村地区的四所学校,两所小学、两所中学的学业负担和地理位置均类似,随机分配至干预组和对照组(小学中学各一所)。
参与者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散瞳验光、裂隙灯、直接检眼镜检查玻璃体和眼底、眼位和眼球运动评估、眼压及眼球轴长、前房深度、角膜曲率等眼球生物测量,计算等效球镜(SER)等,同时完成问卷调查。
干预组 178 名学生,增加教室内的照明水平,安装 8 个吊顶格栅灯、16 个 6500k 的荧光灯管,平行于窗户成两排吊在天花板上。前黑板安装单独灯管,表面覆盖灯光扩散器以调节黑板照明的均匀度,减少直接炫光。并根据天气情况调整灯光。对照组 139 名学生,照明水平未调整。
利用照度计对教室的桌面和黑板进行照明检测,根据桌面和黑板的平均照度、照度均匀度(最低照度值 / 平均值)来衡量教室的照明水平。研究显示,黑板和桌面的平均照度及照度均匀度均有所改善,干预组的近视发生率(4%)较对照组(10%)更低,非近视组中屈光度下降者较对照组更少,近视组和非近视组的眼轴增长均小于对照组。
一定的干预措施、较低的父亲教育水平、较长的睡眠时间及减少注视屏幕相关活动,均能降低儿童的近视发生率。而近视组中,近视的进展只与家庭收入有显著关系。非近视组中,父亲更低的教育水平和更长的睡眠时间与眼轴增长有显著关系。另外,近视进展与父母近视不相关,但也可能与本研究样本偏小有关。
研究表明,教室照明水平提高能降低近视发生率,对儿童屈光不正的矫正和眼轴增长有保护作用。为防止近视发生发展,建议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室内照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夜晚置身于电灯下越久,越容易扰乱褪黑激素影响昼夜节律,可能会影响健康和功能。当然,还需进一步研究最宜于保护儿童视力的照明水平范围。
所以让教室亮起来,保护儿童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