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变性是多种慢性视网膜退行性眼疾的统称,可以由多种原因造成。由于黄斑是人眼视力最敏感的区域,病变会严重影响人的视力,甚至造成失明。黄斑变性是目前我国发达地区不可逆盲的首位原因。而目前国内关于黄斑病患者的科学普及和健康教育几乎为零。近日,搜狐健康采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前任主任黎晓新教授详细解读黄斑变性相关知识。
专家介绍:黎晓新,女,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前任主任,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玻切女王”。擅长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和眼底疾病、眼外伤、白内障的诊治。
黄斑病变可出现在各个年龄阶段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前任主任,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黎晓新教授黎晓新指出,黄斑是人眼视力最精细、最敏锐的组织部位。遗传性病变、老年性改变、炎症性病变、外伤性病变以及其他眼底病变均可导致黄斑区出现问题,进而影响视力(以影响中心视力为主)。遗传性黄斑病变如卵黄样黄斑变性、黄斑营养不良等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近视性黄斑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多发生于中青年;外伤性黄斑病变如黄斑裂孔、老年性改变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等以老年人为主。糖尿病、高血压、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其他眼底病变也可累及黄斑区。
黄斑病变可以出现在各个年龄阶段,并导致中心视力减退、中心暗点、视物变形等,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患者家庭和全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据估计,我国目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约有2000万之众,并且将在2050年增加一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极大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许多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造成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影响。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使用视功能评估问卷发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精神压力大、日常活动困难、抑郁症发病率高,其生活质量的分值甚至比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艾滋病更低,这对个人、家庭、社会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均有重大影响。
因此,黎晓新教授强调,任何突发性的视力变化或症状发展都应该及时告诉眼科医生,不能拖延。预约看医生的时间不要超过一周。及早发现湿性黄斑变性是保全视力的关键,越早接受治疗,保全视力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发现有可以症状或视力突然变化时,可以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作自我检测。但是,这种检测不能取代眼睛和黄斑的定期检查。
黄斑水肿是糖友视力下降最主要原因
糖尿病所致的黄斑病变表现包括黄斑区水肿、出血、渗出等,其主要表现为黄斑水肿,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据报道在2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黄斑水肿的发病率约为25.4%;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病程大于10年者,黄斑水肿的发生率为20.1%。
北京同仁医院的一项针对3251例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的调查中,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的发生率为4.0%;上海地区108132名居民进行的一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中,2型糖尿病患者中黄斑水肿的发病率约为30.5%。黄斑区结构和功能直接影响中心视力,早期诊断和治疗黄斑病变对保存黄斑功能尤为重要。
黎晓新教授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非增生)阶段通常没有症状。但是,一旦疾病恶化到增生阶段,视力可以很快丧失,且可能是永久丧失。因此,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必须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全面散瞳眼科检查,或根据建议提高频率,并遵医嘱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一旦确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需要根据病情,每12个月或可能频繁到每3个月接受一次检查。
无论是否确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一旦发生突然变化,就应尽快看眼科专科医师或验光师。
成立公益基金会,提高社会对黄斑病变认识
面对国内尚无对黄斑病变防治的科普教育,黎晓新教授焦急万分,她常说:降低黄斑病变致残率是改善黄斑病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经济和谐发展的必要因素,而国内目前尚无基金会开展黄斑病防治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越来越多的黄斑病致盲令人担忧啊!
为此,在退休之年,她将获得的“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50万元和自己的积蓄共计200万元人民币捐出成立了《北京星辰黄斑病公益基金会》。该基金会拟发动社会力量,通过对黄斑病患者健康教育、为患者和医生提供最新诊疗资讯、技术咨询等一系列公益活动,提高社会对黄斑病变眼疾的认识,为降低国内黄斑病的致盲率、降低黄斑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做出贡献。
基金会为黄斑病变防治建立了一个科普平台,信息交流平台。该公益项目的目标是使黄斑病变患者做到:早发现:让全国中老年人了解黄斑病症状,及早就医;早治疗:帮助有症状的患者及时获得治疗;治得对:帮助患者获得真正有效的治疗,恢复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