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超高度近视眼度数与眼轴的相关程度。 方法:
近视球镜当量>10.00D的超高度近视眼25例45眼,进行A超、角膜地形图检查,分别测量眼轴和角膜屈光力,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分析近视球镜当量与眼轴及角膜屈光力的关系。 结果:
平均球镜当量为12.8±3.30D,平均眼轴为 27.69±1.51mm,平均角膜屈光力为44.04±1.41D。超高度近视眼的度数与眼轴长度的回归方程为SE=-32.69+1.64×Axis(P<0.01)。 结论:
超高度近视眼的度数主要取决于眼轴长度,眼轴延长1毫米,屈光度增加约1.64D。 影响近视眼屈光度数的因素很多,包括角膜系统、晶体系统、眼轴等。其中眼轴是影响眼屈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眼轴的延长直接导致眼球的近视化。高度近视眼都 是轴性近视眼,通常认为眼轴每增加1mm,屈光度可增加3D。对于超高度近视眼而言,眼轴与屈光度的相互关系显然有其特殊性,本文目的即在于探讨眼轴在超 高度近视眼中与屈光度之间的量的关系。 高度近视一般是指>-6.00D的近视,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和屈光手术、人工晶体手术的进展,超高度近视(至少-10D以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因为这类近视眼的矫正手术和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有其特殊性。 眼球的屈光度数主要由角膜系统、晶体系统以及眼轴决定。在人的一生中这三个元素前两者变化不大,而眼轴延长变异较大。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超高度近视眼,随 着年龄增长眼轴不断加长,眼轴的延长直接导致近视的加深。本组所有病例眼轴均大于24mm,最大达到33mm,表明超高度近视眼的眼轴100%延长,即超 高度近视眼必定为轴性近视。 通常认为,眼轴的正常值一般为23~24mm,眼轴每增长1mm,近视相应加深3D。但是,这种关系在超高度 近视眼中并非如此,本组病例中,近视度数与眼轴的回归方程为SE(球镜当量)=-32.69+1.64×Axis(眼轴),表明眼轴第延长1mm,近视加 深约1.64D,远远低于3D。曾有学者指出,“1mm=3D”的关系仅适用于一定的屈光范围,超出此范围即不能适用,但是既往文献缺乏超高度近视眼度数 与眼轴的较明确的量的关系的记载。本文资料选择-10.25D以上,平均12.8±3.30D的超高度近视眼,可以反映轴性近视眼的度数与眼轴的关系。本 文研究同时表明在超高度近视眼中,近视度数与角膜屈光力无关(p=0.34),与既往的文献一致。 超高度近视眼的度数与眼轴的量的关系的 探讨,有助于理解高度近视眼人工晶体度数计算误差的原因。人工晶体计算公式无论理论公式,还是经验公式,当接近模型眼时可靠性较强,当应用于高度近视度数 中的作用改变了,对于模型眼眼轴每增长1mm,近视相应加深3D,但在高度近视眼,近视加深程度是减少的,如本组级为1.64D。因此对于超高度近视眼的 人工晶体度数计算仍需要不断探索。 高度近视眼主要由眼轴延长造成,与角膜屈光力关系不大。角膜屈光手术在高度主要是超高度近视眼的效果远 不如低中度近视眼,因此趋向眼内手术如晶体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眼内镜片术等。这类手术显也涉及植入镜片或度数的计算,有必要强调眼轴延长与近视度数之间的 确凿的量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