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经验交流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晶状体核数字化分析系统

http://www.cnophol.com 2008-1-31 14:47:43 中华眼科在线
    超声乳化手术的广泛开展,使手术前了解晶状体混浊度和核的硬度变得非常重要。因此,眼科研究者对晶状体的混浊度和硬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创立了很多晶状体的分类系统。如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资助完成的LOSⅡ[1]、LOSⅢ[2]分类系统,日本白内障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创立的分类系统[3],英国牛津临床白内障分类分级系统(OCCCGS)[4]等,这些分类系统各有特色。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晶状体混浊分类系统是LOCSⅡ晶状体分类系统。该方法广泛地被眼科医生所接受,但目前白内障的流行病学研究调查存在的问题尚未解决,如:LOCSⅡ系统评价晶状体的混浊程度是半定量的(图片对照系统),无法评价晶状体混浊度的微小变化,治疗药物对人类白内障的影响也难以评价。因此,我们开发出数字化晶状体核混浊分析系统,该系统根据晶状体混浊度与灰度相关、颜色与硬度相关的原理,综合眼科学理论、光学原理、实时成像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设计了一套晶状体核混浊度和核硬度数字化分析系统。该系统可实时捕捉晶状体剖面图像,用数字实时显示晶状体核的灰度和色度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晶状体核数字化分析系统由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闫亦农教授设计。由裂隙灯光学系统、晶状体照片实时采集系统、晶状体分析系统(包括晶状体混浊灰度分析、晶状体核硬度色度分析)和编辑打印系统组成。

    1.2  资料采集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部情况、相关疾病等。

    1.3  图片采集的条件  晶状体照相的系统条件:患者充分散瞳,使瞳孔直径大于7mm,绝对暗室,裂隙灯光源12V 30W德国欧丝朗卤素灯,裂隙宽度0.2mm,长度略大于瞳孔直径,患者双眼平视前方,对配合欠佳的患者采取外注视,光线切入角度: 左30°~右30°,调整裂隙灯的焦距,清楚显示晶体前囊、核和后囊,照相放大倍数为8倍或16倍。

       1.4  选定分析部位  用鼠标在晶状体裂隙剖面图片上前囊和后囊中央晶状体核的部分划长2mm的横线,或者也可用鼠标选定分析面积(见图1、图2)。

    1.5  晶状体核的数字化分析

    1.5.1  晶状体核混浊度的分析  见图3。

    1.5.2  晶状体核硬度的分析  选定晶状体核进行三原色色度值分析,图4~6分别显示了选定晶状体核的红、绿、蓝3种颜色的色度值。

    1.6  编辑打印分析结果  见图7。

    2  讨论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使研究者对晶状体混浊度特性的数字化研究成为可能,日本的Sakamoto Y[5]、Masters BR[6,7]等在这个方面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他们采用眼前段分析系统对晶状体进行拍照,晶状体每隔3 度采集一张照片,共60张照片,并结合伪彩技术显示晶状体的立体原貌。该系统吸收了以上的特点,并具有如下的特色:(1)客观、操作简便、实用,可用于白内障的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2)在白内障的随访过程中,能够发现微小的病理变化,可精确评价中早期白内障的进展情况。(3)可直接应用于治疗药物对人类白内障疗效的评价。(4)用三原色分析不同核硬度的白内障,使对因白内障的核硬度变化导致晶状体核色度值的变化有了全面的研究。该系统目前的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白色白内障不能穿透,不能拍摄到晶状体的全貌。因此不能对该种白内障的核混浊度和硬度进行精确的分析。按照目前的设计,灰度值和色度值的结果能给出曲线、最大最小值以及由最大最小值算出的平均值。但这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在有些时候(如晶状体分析曲线为明显的上升型或者下降型的时候)可能与晶状体的实际灰度值和色度值有较大的偏离,这种不足可以通过修改部分软件分析系统得到均数的回归值来修正。该系统的重复性,系统误差本文未做报告。晶状体核数字化分析系统虽然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但该系统的优越性还是显而易见的,相信该系统会不断完善,并在白内障的研究领域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Chylack LT Jr, Leske MC, McCarthy D,et al.Lens opacities classification system Ⅱ (LOCS Ⅱ).Arch Ophthalmol,1989,107(7):991-997.

    2  Chylack LT Jr, Wolfe JK, Singer DM,et al.The lens opacities classification system Ⅲ.Arch Ophthalmol,1993,111(6):831-836.

    3  Sasaki K, Shibata T, Obazawa H, et al.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cataracts. Ophthalmic Res,1990,22(Suppl 1):46-50.

    4  Sparrow JM, Bron AJ, Brown NA, et al.The oxford clinical cataract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system.Int Ophthalmol,1986,9(4):207-225.

    5  Masters BR, Sasaki K, Sakamoto Y,et al.Three-dimensional volume visualization of the in vivo human ocular lens showing localization of the cataract. Ophthalmic Res,1996,28(Suppl 2):120-126.

    6  Sakamoto Y, Sasaki K. Computed tomographic images and three-dimensional expression of crystalline lens findings from multiple slices of Scheimpflug slit images. Ophthalmic Res,1995,27(suppl 1):94-99.

    7  Sakamoto Y, Sasaki K, Kojima M. Analysis of crystalline lens coloration using a black and white charge-coupled device camera. Ger J Ophthalmol,1994,3(1):58-60.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责编:xhhdm)

下一条:
更多关于(眼科,眼病,眼科临床,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晶状体,)的信息
  热门图文

眼袋日常护肤8大高招

5款至酷太阳镜 型男必

08韩国时尚达人眼镜秀

炫酷太阳镜打造时尚酷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6023366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