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Nurmamedov(1976年)设计,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肯定,目前被与传统的Helmholtz调节理论不同,1992年,美国医生Ronald A?Schachar提出了调节及老视机制的新假说,他认为:晶状体悬韧带分前部、赤道部和后部3部分,调节时,睫状肌收缩,前、后部悬韧带松弛,赤道部悬韧带紧张,使晶状体赤道部张力增加,晶状体中央部分变凸,周边部变扁平,导致中央屈光力增加,近距离阅读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晶状体直径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每年约增大0.25mm,使晶状体赤道部与睫状肌之间的距离缩短,前放射状睫状肌张力减少,作用于晶状体赤道部的牵张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调节力日渐下降。支持这一假说的主要是晶状体模型实验等几个实验及Schachar根据他的假说理论发展起来的巩膜扩张术。
但是,自从Schachar的假说提出以来,学术界就一直存在争论,从新近发表的一些研究报告和对巩膜扩张术后的观察分析结果看来,Schachar的调节假说以及Schachar巩膜扩张术还缺乏足够客观的实验依据和长期的疗效观察。
Mathews经过对巩膜扩张术前后调节力变化的研究提出,对于术后近距离阅读功能的变化,应首先除外焦深、模糊辨认、记忆以及多焦点效应等因素,及调节力变化的其他机制。
Schachar巩膜扩张术的原理是通过巩膜扩张带重建晶状体赤道部与睫状肌之间的生理空间,并经过视近训练,增强调节力,延缓老视。巩膜扩张带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稀酸甲酯(PMMA),做成4个弧形分离的单体。
(1)手术步骤
1)0.4%倍诺喜表面麻醉。
2)置入开睑器。
3)在角膜缘12点方位作标记。
4)沿角巩缘自10:30至1:30作球结膜切口,并在12点位垂直切开;自4:30至7:30作球结膜切口。并在6点位垂直切开。
5)用特制标识器标记1:30、4:30、7:30及10:30位距离角巩膜缘2.75mm处相距4mm的4对巩膜切口位置。
6)作4对300mm深、1.5mm长的巩膜垂直切口,用特制钻石刀分别作4mm长、1.5mm宽的板层巩膜环带隧道,各植入l条巩膜扩张带共4条。
7)用8。O可吸收缝线上下各l针缝合球结膜。
8)涂抗生素眼膏后包眼。
(2)术后处理
1)术后静脉滴注20%甘露醇500mL两天,局部滴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及人工泪液3周。
2)术后密切注意眼压情况;观察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及收缩状态。
3)术后早期有可能出现术眼疼痛、间歇性近视模糊、光过敏、调节性疲劳、球结膜下出血等。
4)术后可能并发症有巩膜扩张带半脱位、反转、末端外露;一过性角结膜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