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盲人复明,这个美好愿望不再遥不可及。昨天记者从上海交大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联合举办的生物医学工程论坛获悉,视觉假体已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上海交大教授任秋实领衔的973项目致力于研究视神经假体,相关动物实验证明,微电极刺激能引起动物视觉感受。今年,该项研究计划开展人体试验。
有关专家介绍,视觉假体研究的兴起,主要是受听觉假体———人工耳蜗的启发。上世纪80年代,人工耳蜗识别率还较低,后来随着材料学、微电子学、医学等学科不断发展,其识别率逐步提高,也让研究视觉假体的科学家看到了“光明前景”。欧美国家于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视觉假体研究,我国这方面研究近几年才起步。相比听觉假体,视觉假体研究要复杂得多。因为,人类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来自于视觉,视觉系统非常复杂,包括视觉通入机理、视网膜编码、视觉认识等许多问题尚未弄清。
人类致盲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视网膜坏了,有的是视神经坏了,如何针对不同的成因,帮助其复明?目前,国际上关于视觉假体的研究有三大类:视网膜假体、视皮层假体、视神经假体。研究显示,科学家用微电极分别刺激实验对象的视网膜、视皮层、视神经,可引起其视觉感受。一些发达国家已在动物实验基础上,开展相关的人体试验,但要真正进入临床应用,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这其中涉及到生物相容性、微电极制造、手术方法等诸多复杂问题。
上海交大科研人员主要开展视神经假体研究,以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视网膜疾病患者的视觉功能修复为目标。973项目于2005年立项,团队的科研人员来自微电子、信息、材料、医学、生物、微机电等诸多领域,属“大交叉”的科研项目,去年底通过了973项目中期评估。在动物实验中,科研人员用微电极刺激动物视神经,神经刺激记录仪显示,这种刺激能引起动物的视觉感受。“目前还只是一种初步的视觉感受。未来几年我们的科研目标是,将初步的视觉感受升级为光感、动感、轮廓感,并能简单识别文字。”今年,此项研究计划进行人体试验,目前科研人员正积极开展人体试验的各项安全评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