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 远视 散光 斜视弱视 角膜溃疡 角膜炎 沙眼 眼外伤 更多疾病
大众频道
专业频道
时尚频道
互动频道
疾 病 | 保 健 | 爱眼动态 | 名医名院
知 识 | 美 食 | 自检自测 | 爱眼纪事
资 讯 | 临 床 | 学 术 | 文 献
图 谱 | 医 患 | 继 教 | 家 园
五官之美 | 整 形 | 美 容
眼镜一族 | 妆 容 | 图 库
眼科在线 | 预留位置
眼科知道 |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 中华眼科在线 >> 医学频道 >> 临床医学 >> 论文汇集 切换到繁體中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预防及治疗

http://www.cnophol.com 2008-1-17 15:53:34 中华眼科在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1年5月~2004年7月住院会诊患者、眼科门诊就诊患者12种慢性病鉴定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的眼部并发症检查病例。共212例(424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眼科检查,其中男123例(246眼)、女89例(178眼),年龄28~78岁,平均58.2岁,病程2个月~30年,平均6.4年。均为2型糖尿病,第1次进行眼科检查者172例。

  1.2检查方法和标准每位患者均行眼部全面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散瞳详查眼底,必要时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检查执行我国现行的分期标准即1984年10月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上讨论通过的[1]Ⅰ期:微血管瘤或并合小出血点,(+)~(++);Ⅱ期: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合并出血斑,(+)~(++);Ⅲ期:灰白色“软性渗出”或合并Ⅰ和(或)Ⅱ期病变,(+)~(++);Ⅳ期:新生血管或合并玻璃体出血;Ⅴ期: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Ⅵ期: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并引起视网膜脱离。其中(+)表示较少,易数;(++)表示较多,不易数,其中Ⅰ、Ⅱ、Ⅲ期为非增殖型,亦称单纯型或背景型,Ⅳ、Ⅴ、Ⅵ为增殖型。

  2结果

  在212例(424眼)糖尿病患者中,共查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81例(152眼)。

 

  9例(18眼)经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并应用氩离子激光(ALP)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经随访观察仍保持一定的视力,7例(14眼)因就诊晚失去了治疗机会而继发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致不可逆盲目。其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一般观察及临床治疗中。

  3讨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早出现且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最重要的致盲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有发展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可能。因此,在糖尿病人群中经常进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检查必须成为糖尿病系统联合治疗的一部分。同时所有糖尿病患者必须认识到定期适当的眼科检查和随诊的必要性。糖尿病患者首诊的任何医生都有责任劝说他(她)们的患者进行定期眼部检查。根据我地区糖尿病发病逐年增加的趋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将成为地区主要致盲原因。目前仅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患者81例看,其复诊率极低,对指导性治疗及激光治疗缺乏认识和配合,因此对这部分人群应加强糖尿病治疗教育,降低致盲率,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它主要与糖尿病病程(见表1)及血糖控制程度有关,而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性别及类型对其影响不大。糖尿病视网膜病以视网膜微血管方面的变化为特征,能导致双眼不可逆性失明。糖尿病黄斑水肿、难以吸收的玻璃体积血和纤维血管性增殖所引起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是糖尿病视网膜病致盲的三大原因。黄斑水肿可发生于单纯型和增殖型病变,后两大原因则见于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阶段,致盲率极高,如不治疗,约半数患者眼在5年内致盲。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主要为微血管瘤、出血斑、硬性渗出、棉絮状斑及血管病变等,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新生血管的增殖。在严重的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时期,若不及时治疗,1年左右将发展成为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真正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现有的激光治疗和玻璃体切除手术[2~6],只能保存部分视功能及降低中度或重度视力丧失的危险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责编:xhhdm)

下一条:
更多关于(眼科,眼睛,眼科疾病,眼科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防,治疗)的信息
  热门图文

眼袋日常护肤8大高招

5款至酷太阳镜 型男必

08韩国时尚达人眼镜秀

炫酷太阳镜打造时尚酷
  健康新看点
  健康多视点
  图话健康

Copyright © 2007 中华眼科在线 网站备案序列号: 京ICP备06023366号
本网站由五景药业主办 北京金鼎盛世医学传媒机构负责运营 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提供学术支持
服务电话:010-63330565 服务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