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 方法:近视眼306例612眼用超声角膜测厚仪、电脑验光仪、非接触眼压计、A超和角膜地形图分别测量其数据。并分析其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住址、近视家族史、配戴角膜接触镜史、眼别、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在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t =4.183,P =0.000)。角膜中央厚度与裸眼视力、眼压呈正相关(r =0.114,P =0.005;r = 0.483,P =0.000);与角膜曲率为负相关(r =-0.114,P = 0.005)。角膜中央厚度与年龄无相关(r =-0.041,P = 0.312),根据年龄分组,各组间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F =5.490,P = 0.000),角膜中央厚度似有随年龄增长变薄的趋势。角膜中央厚度与近视屈光度之间无相关性(r =0.027,P = 0.499)。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 =557.824-7.254X 7+ 27.989X 9-2.499X 12+5.285X 13(F =16.840,P = 0.000)。结论: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主要因素是配戴角膜接触镜史、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和眼压。
【关键词】 近视眼 角膜中央厚度 因素分析
0引言
在眼的屈光系统中,角膜的屈光力约占全部屈光力的70%。角膜屈光力的轻度改变,就能明显地影响近视度数。但角膜屈光手术最大切削深度能达到多少,中央角膜床剩余厚度不得低于何值,目前尚无准确数据及统一标准。由于角膜中央厚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因素研究,多是针对一个样本进行的单个因素的比较,缺少多因素共同参与下的综合分析。所得的结果差异很大,甚至完全相左。这使临床上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精确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变得困难,而这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计划的设计和操作及手术成败有着具体的指导意义。故我们采用流行病学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5-11/2006-04在近视治疗中心符合近视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门诊病历号排序,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选取研究对象(研究样本量满足是自变量数的20倍)。近视诊断标准参照澳大利亚“蓝山眼病研究”的标准[1]:等效球镜度≥-1.00D。排除标准:无角膜器质性病变,无角膜手术史,眼科常规检查无异常,视野无缺损,无青光眼家族史。研究对象共纳入306例612眼,男136例272眼,女170例340眼;年龄18~52(平均32.3±5.6)岁。近视屈光度-1.00~-23.00(平均-6.60±3.11)D。按近视屈光度分组:低度近视组:屈光度≤-3.00D,119眼;中度近视组:-3.00D<屈光度<-6.00D,194眼;高度近视组:-6.00D≤屈光度<-9.00D,200眼;超高度近视组:屈光度≥- 9.00D,99眼。
1.2方法 将研究对象的病史情况、常规检查项目记入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民族、职业、住址、近视家族史、配戴角膜接触镜史、眼别、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近视屈光度、角膜曲率、眼压、眼轴、角膜中央厚度。研究因素及其赋值(表1)。采用日本Tomey SP-3000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所有病例连续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日本Tomey TMS-4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曲率,摄下3张质量较高的图像,除外泪液和眼睑的干扰,然后选取质量最佳的1张进行分析。日本Tomey AL-100 A型超声仪测量眼轴,常规表面麻醉,连续测量3次, 取其平均值。日本Topcon8100自动验光仪测量近视屈光度,采用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结合瞳孔恢复正常后主觉验光,确定近视屈光度。日本Topcon CT-60型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患者取坐位,以适当的高度及放松状态进行测量,每眼测3次,取其平均值。为避免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眼压在不同时间波动而影响研究结果[2,3],本研究所有的检查均在早上10~12点进行。所有研究对象的测量采用双盲法,由同一名熟练专业人员操作完成。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处理软件,将所测量的数椐按研究因素分类建立数椐库。做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各因素的关联性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确立多元回归方程。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