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中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时,角膜曲率测量误差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1)角膜曲率计 临床上所用的角膜曲率计,实际上是测量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过去所用的手工操作的角膜曲率计,仅仅测量角膜前表面中央直径为3~4mm范围的曲率半径,在角膜相互垂直的两条子午线上,距角膜中心点3~4mm,测量4个点的曲率,来代表整个角膜的曲率。当角膜形状不对称或为非球面时,测量的准确性就差。 全自动的角膜曲率计能准确地测量角膜的中央光学区2.6mm范围前表面曲率,用此前表面的曲率代表全角膜曲率,在代人人工晶体计算公式时会产生误差。 (2)角膜地形图仪 能在128条子午线上测量不同点的角膜曲率,在全角膜上的测量点数超过5000点,其中角膜中央3mm区域内的测量点数超过1000点,因此,角膜地形图比角膜曲率计的测量值能更客观地反映全角膜的曲率状况,测量值更准确,尤其对有角膜散光的患者意义更大。 (3)平均中央角膜曲率法 Maeda和Klyce尝试了一种测量角膜曲率的方法,即平均中央角膜曲率法。它通过瞳孔来划分角膜中央区域,在角膜中央区域内的测量密度最高,向周边逐渐减少。 (4)角膜扫描裂隙地形图 是一种三维空间图形,能测量角膜前表面和后表面的曲率,测量点达数千个,覆盖了包括角膜缘至角膜中心区域的全角膜,这种方法能提供角膜后表面曲率的测量及角膜厚度的三维图像,比传统方法提供更多的测量数据。 在计算所需要的人工晶体度数的公式中,都是把前角膜曲率作为整体计算,因此,在实际计算时,在空气—角膜—房水—晶体的屈光系统中,就不能用角膜实际的屈光指数1.372,只能用假设的角膜屈光指数。不同公司生产的曲率计假设的角膜屈光指数不同,变化范围是1.332~1.3372,多数公司使用1.336。在角膜屈光计的制度上,除标有角膜的曲率半径外,还标有相应的角膜屈光力,这些角膜屈光力的度数就是根据假设的角膜屈光指数计算出来的,并不能直接测量出来。角膜屈光力与角膜屈光指数,及角膜的曲率半径等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D=(N—N’)/R 其中:D代表以屈光度(D)为单位的角膜屈光力;N代表角膜的屈光指数(多用假设值);N’代表空气的屈光指数;R代表以米为单位的角膜前表面的平均曲率半径。 角膜曲率造成人工晶体度数计算误差的3个主要原因是:①采用假设的角膜屈光指数。②由于白内障患者视力差,无法固视等原因造成的测量的误差。③手术后的角膜曲率不同于手术前的角膜曲率。以前的角巩缘大切口,术后角膜扁平,平均差减少O.50D,但用现代显微技术,术后角膜倾向变凸,更确切地讲,是垂直子午线的曲率半径变小。如果术前患者的角膜是水平子午线曲率半径小于垂直子午线(反规性散光),那么术后角膜变得趋向球面型,曲率半径读数小于术前。
另外,在测量时患者不合作,眼球有外力压迫(如眼睑),测量区域偏离光学中心3mm以外,角膜上皮不完整以及角膜计的轴向与眼轴不一致等均可明显影响其准确性。
(来源:现代眼视光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