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对视觉的要求不仅是看见,还必须看得清楚、舒服,人们读书和工作时需要长时间阅读或使用电脑,闲暇时需要看电视等,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使人们对“好视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代眼视光学就是将眼睛作为工作对象,将恢复或提高视力和视觉功能作为目的,通过各种方法、器具达到最佳视力、最舒适用眼和最持久阅读的理想视觉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矫正视觉。
美国1998年统计资料显示,总人口的55%配戴框架眼镜,10%配戴角膜接触镜,余下的35%至中年后亦需要对老视进行矫正。在所有与眼睛有关的首次就诊病例中,视光学方面的问题约占70%,眼病约占4.5%,其他部分亦与视力检测或矫正有关。许多眼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治疗后,仍然需要考虑做视力和视功能的矫正处理。因此在人的一生中,对视力和视功能进行矫正是不可避免的。
在过去几年里,对屈光不正进行矫治的工作一直是国际眼视光学领域的热门课题。中国作为近视大国,其在屈光学研究方面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令世人关注。矫治屈光不正的方法可基本分为两大类,即非手术矫正和手术矫正。
一、屈光不正的非手术矫正方法
框架眼镜一直是矫正屈光不正的主要方式,盛而不衰。近年来在镜片的材料方面有了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树脂镜片的普及,高折射率的树脂镜片材料、镀膜工艺的发展,以及三维割边系统的科学应用等。这些发展和改进,提高了眼镜的安全性、光学性能以及美观性。1999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球有机镜片使用率为45%;其中树脂镜片占40%,与1993年相比,增长了30%
树脂镜片的使用率在欧洲为55%,在美国为88%,而在我国却非常低,虽然正在逐步普及和提高,但其使用区域主要局限于沿海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树脂镜片在我国尚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特殊框架眼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目前渐变多焦点镜片的出现和普及,从最初无法配戴的“象鼻式”设计至目前的更加符合眼球正常生理的新一代“软性”设计,这一进步使老视者对镜片的接受程度明显提高。
1997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欧洲老视验配人群中使用渐变多焦点镜片者为56%,双光镜片者为17%,单光镜片者为27%;日本分别为57%、9%和33%;美国分别为14%、55%和31%,说明使用渐变多焦点镜片人群正逐步取代配戴双光镜片人群,由此可以看出老视验配的发展趋势。在我国,老视渐变镜验配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其验配过程需要较高的老视验配技能和有关的眼球生理知识,并且需要配戴者的理解和配合,因此目前该镜的验配对象主要局限于高知识人群。
[1] [2] 下一页 |